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教育的边界正被不断拓宽。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下一代,成为无数家庭关注的焦点。《教育会客厅》名校访谈节目走进各类国际化学校,对话学校负责人,探寻国际化教育的核心与温度,为家长提供与学校沟通的平台。
近日,深圳市音奥艺术书院专业校长苏幼成做客名校来了第二十届国际教育择校咨询会现场访谈间。
深圳市音奥艺术书院专业校长苏幼成
深圳市音奥艺术书院的办学理念、师资结构、校园文化是怎样的?
苏幼成:深圳市音奥艺术书院的办学理念旨在为中国年轻学子提供一个国际平台,致力于培养不仅在艺术及各学科上具备学术理想,更拥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认知度的国际人才。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实际知识,更需要具备高度的国际认知度。这样,无论他们未来选择出国留学还是投身职业生涯,都能展现出卓越的国际视野和认知力,这正是我们办学的核心理念。
在师资架构方面,我们以全球最大的教育集团——培生教育集团的教学体系为主体。我们的师资团队由海外著名大学的教授、职业专家以及硕士组成,他们在学术、艺术和学科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同时拥有丰富的职业生涯背景。这样的师资搭配,对于培养下一代具有明确职业导向、清楚自己未来方向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校的导师架构紧密贴合21世纪及未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保学生能够在校园内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的校园文化致力于营造一种书院式的导师指导氛围,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发挥创意,将校园视为自己的家和未来职业市场的缩影。我们致力于在学生15至18岁的关键阶段,为他们创造一个类似大学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踏入大学门槛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素养和职业能力。
我们坚信,15至25岁是形成职业导向、职业观点和职业认知度的关键十年,尤其是进入大学前的两三年,更是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期。就像种树一样,如果根基没有铺垫好,树木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同样,如果学生在25岁之前还没有形成职业能力,那么他们在大学的学习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因此,我们的教学理念与许多国际教育理念有所不同。我们不仅要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更要能够预测未来。对于15至18岁的孩子来说,我们要灌输给他们的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和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能够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面对人工智能新时代环境,如何通过跨学科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苏幼成:英奥书院实施的课程是Business Technology,即商科和技术课程。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商业、技术与高科技紧密相连。当商业和技术遭遇瓶颈时,艺术能为其带来创新。许多技术创新的背后,都蕴含着艺术的创新力量。早在35年前,我就已涉足AI艺术概念的探讨。
在我们学校,所有学生都已开始接触并运用AI技术。在每个任务书以及模块的学习过程中,有1/3的内容是通过AI形式呈现的。我们要求学生明确标注AI的来源,引用AI的具体数据和信息,并自行分析这些信息是否正确。经过分析后,学生需自主产生70%的内容。因此,我们已着手教育学生如何正确使用AI,以及如何评判AI所提供的信息。
AI无疑是未来50年不可阻挡的新技术。在AI技术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艺术形式的体现,这充分说明了艺术与商业、技术的紧密结合。同时,技术也通过艺术的渗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如今,艺术无处不在,例如音乐表演,它是我们每天都能听到、看到且无法被替代的。在很多方面,AI也无法取代人类的思考和创意。
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学生的认知度和认知思考。如果学生的认知度不能提高,就可能会错误地运用AI,从而限制学生的创意和创新。在AI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回避它,应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让AI为我们服务,同时学会辨别AI所提供信息的正确性。这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创意和学习,我们称之为积极拥抱AI技术。
请为国际教育择校的家庭提供宝贵的建议。
苏幼成:对于现在处于十三四岁年纪孩子来说,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当考虑让孩子在十五六岁时开始接受国际教育。重要的是,选择国际教育应着重考虑它如何助力孩子的职业规划,而不仅仅是升学规划。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他们非常赞同这一观点,认为十五六岁接受国际教育时,职业规划至关重要,如果缺乏职业规划,国际教育的意义便大打折扣。
国际教育对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的经济、技术和教育地位至关重要,而教育作为其中的基础部分尤为关键。因此,在中国式国际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特别强调在青少年阶段,即孩子十五六岁时,就需要明确职业导向和职业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图/文 焦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