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引就业 放飞青年梦想
2025-04-23 18:28:54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日前,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长沙举行。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大赛吸引1507万名学生报名参加,覆盖高校超过2700所。

  从校赛、省赛,到全国总决赛,各地各高校师生参与热情很高。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负责人说:“我们着力提高大学生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水平,充分引导高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把大赛打造成生涯教育的大课堂,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以赛促学

  实现人生价值

  来自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赵紫彤,这样开始自己的个人展示:“养老是一件专业的事,目前养老行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赵紫彤把养老护理员作为自己的求职目标。她分享了自己在养老机构的实习经历,动情地说:“当青春遇见白发,不是时光的错位,而是生命最温暖的相遇。”

  这是本届大赛的一个缩影。大赛启动伊始,就把做好就业观念引导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练就过硬本领,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中实现人生价值。

  赛场内,选手讲述自己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和感悟:来自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王雅楠梦想成为一名民航乘务员,她说,“真正的飞翔不是浪漫的幻想,而是用专业守护旅途”;来自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的李村,求职方向是信息安全渗透测试工程师,他说:“要让自己的个人价值在服务国家发展中实现跃升。”

  赛场外,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育人成果主题展、就业育人大讲堂等配套活动也吸引了许多学生驻足。同龄人的求职故事、杰出企业家的就业创业经历,正是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生动写照。

  通过大赛,我们见证,青春,总能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

  以赛促“就”

  促进人才对接

  当大赛遇上求职季,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对此,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蒋睿安深有感触。即将于今年6月毕业的他,不久前被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录用,实现了自己“铁路人”的梦想。

  “参加大赛的过程就如同经历一次次面试。现场评委都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帮助我发现不足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蒋睿安说,“正是这次参赛经历,让我的求职能力得以不断提升,最终找到满意的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位参赛选手进行职业规划展示后,大赛专门设置“天降offer”或“天降实习offer”环节,不同企业组成的“心选团”现场即可为选手提供实习机会或岗位录用意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企业需求和招聘标准。

  大赛期间,在中南大学还举办了专场招聘会暨“千校万企”供需对接会,670余家企业和320余所高校齐聚一堂,现场提供就业及实习岗位3万余个。

  对行业需求的了解多一分,求职的方向就更明晰一分。不少前来参加招聘会的学生认为,在当前找工作的关键时期,这样的供需对接会让他们距离招聘信息更近,给他们的求职道路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选择。

  以赛促教

  推动就业指导

  对于来到赛场的老师们来说,通过大赛,他们收获了丰富教学内容的诸多思考。

  一年前,北京科技大学教师胡琳茹作为参赛选手,参加了首届大赛教师课程教学赛道的比赛;今年,她以指导老师身份带着学生再次加入大赛的紧张角逐中。

  如今,胡琳茹在学校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她看来,参与大赛的过程让自己的授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我把很多选手的参赛案例当作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借鉴的生涯规划经验”。

  依托大赛的举办,各地各高校也纷纷“出招”,把就业指导服务做细做实。

  福建省教育厅在省赛期间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吸引全省3600余名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就业部门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与;扬州大学将大赛与日常教学、人才培养环节深度融合,构建“课程+实践+竞赛”三位一体生涯教育体系……

  “我们以大赛为契机,加强高校和用人单位对接,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记者王鹏、谢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