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各管一段”到“协同育人”,一体化建设有助于打破学段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今年3月,浙江50名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走进中小学,开讲“新时代变革实践”,共同打造浙江教育系统“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品牌,让思政教育在火热实践中焕发新光彩。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仍面临一些困境挑战。比如,各学段思政课内容重复与断层现象并存,教学方法趋向单一,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缺乏有效沟通机制,评价体系某种程度上忽视学生价值观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等。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着力在各个学段、各门课程间的“接棒区”上做文章。
强化科学的内容供给。思政教育具有阶段性与接续性辩证统一的鲜明特征。既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成长特点授课,又要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有效衔接、有序进阶。不少地区和学校为此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在杭州师范大学,专家学者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编写了贯通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学指南,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重点和衔接要求,并运用到当地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这种系统化的设计,有效解决了内容重复和断层问题。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如今,“行走的思政课”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铺开,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思政课堂搬到博物馆、科技馆、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不同场景。在杭州市余杭区,当地充分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强课程的互动效果,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既要深刻把握学段教学任务,又要学会“瞻前”“顾后”,主动增强衔接意识。要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同时,选派中小学教师到高校进修,邀请大学教授到中小学指导,有力促进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过去一些思政课往往关注教学目标计划的完成度。要制定贯穿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核心素养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将课堂参与、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等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思政素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优化课程、提升师资的重要依据。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从实践中看,只要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统筹协调,就能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思政教育新格局。让每一颗“拔节孕穗期”的种子都能在思政教育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这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 范伟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