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3月21日至22日,由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江西泰豪教育基金会与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嘉种学堂”公益项目第一期开班仪式暨首期“嘉种·创享汇”活动在学校成功举办。64名优秀学子入选,开启创新人才培养新征程。
开班仪式:以嘉种之志破土 以赤子之心成长
3月21日下午,“嘉种学堂”第一期开班仪式在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王石,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陈行甲,泰豪集团董事会主席、学校理事长黄代放,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兼秘书长张欣出席仪式,乡村发展基金会项目团队、嘉种学堂64名学员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仪式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旷强军主持。
在领导与嘉宾致辞环节,陈行甲回顾了教育扶贫的初心与实践,表达了与黄代放基于“实践教育破就业鸿沟”的公益共鸣,并对其深厚的教育情怀表达了敬意。他强调“嘉种学堂”旨在通过企业导师授课、跨区域名企访学、社会实践服务等多方面培训,打破校企壁垒、地域限制、认知局限三大边界,破解青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困局。他用巴东大山里的一句民谚“好种不怕岩壳壳,春雨滴嗒就冒芽”与同学们共勉,希望成为“既能仰望星空,亦能脚踩泥土”的融达者,成为乡村振兴与公益事业的栋梁。
黄代放在致辞中表示,“嘉种学堂”的诞生源于合作团队对高等教育现状的深刻思考,旨在通过打造以“实践+体验式”教育为核心的创新平台,培养具有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破解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他围绕学校“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模范引领”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和“三基一核”育人模式,结合“爱国、好学、为善、担责”校训,希望学员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做到以爱国为信念根基、以好学为成长路径、以为善为价值追求、以担责为使命担当,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真正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
仪式中,全体人员共同观看了“嘉种学堂”第一期项目视频,通过影像直观展现了项目的筹设历程与未来规划。随后,王石、黄代放、陈行甲、张欣一同点亮“嘉种学堂”启动球。紧接着,他们分别向班主任傅敏、旷强军、朱伟芹,以及辅导员杨伟科、段蓉丽颁发聘书,并为全体学员发放录取通知书。
仪式尾声,陈行甲向领旗代表授予班旗,标志着“嘉种学堂”第一期新学员班集体正式成立。学员代表赖有香登台发言,表达了“不负韶华、勇攀高峰”的决心。全体新学员随后庄严宣读班训,铿锵誓言响彻报告厅。
首期“嘉种·创享汇”:创新引领未来 实践赋能成长
3月22日上午,“嘉种学堂”首期“嘉种·创享汇”活动在朱子书院白鹿洞厅举行。活动分为“主题分享”和“企业家对话”两个环节,吸引了约120名教育界、企业界代表现场参与。乡村发展基金会创始人王石作为特邀嘉宾作主题分享,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陈行甲,学校理事长黄代放出席并参与企业家对话。
王石以最近爆火出圈的《哪吒2》为引子,结合自身创业经历、求学故事以及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成立与发展,分享了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态度,给学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希望同学们在面对“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由我也由天以及我命由天不由我”三种截然不同的境况时,能够做到不给自己设限、不放弃向上生长的力量、不断突破自我短板,始终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断提升自我。其深入浅出的分享引发全场共鸣与热情掌声。
在“企业家对话”的互动环节中,三位老师与学员们围绕青年人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主题,就学员们提出的大学时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对大学生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中就业创业的看法、大学生面对AI如何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创业跨越的底层逻辑是否一致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王石将自己年少时想成为一名医生,而立之年毅然辞去公职创业,在反思中重新认识和塑造自我的过往与心路历程娓娓道来。他表示,每个人作为个体,应该尽情伸展自己的个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是拥有无限可能的。黄代放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希望同学们要有“先就业再创业”的认知,在面对未知的未来时,先学习并掌握所需知识,做好基本的准备,把握住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自我创业。陈行甲认为人工智能对时代的颠覆性影响超越了20年前互联网的出现,他鼓励同学们深入接触和积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并强调在当今时代青年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有力提升审美能力、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
“嘉种学堂”第一期开班仪式暨首期“嘉种·创享汇”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教育界与产业界搭建了深度对话的桥梁,更以开放共享的理念,传递了新时代教育变革的强音。未来两年,64名学员将深度参与定制化课程学习、产业实践锻炼及创新项目孵化,以嘉种之志破土,以赤子之心成长。(资料来源: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