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提质: 区域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逻辑与路径
2024-12-24 18:40:26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一直为各级领导和部门高度关注。教育系统更是以对中华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使命感,紧紧把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一体化可借鉴德育一体化的做法,准确制定各阶段心育目标和内容,依据学生心理发展任务循序渐进开展心育工作,实现心育年龄差异性与内容递进性的统一。区域大中小学校要加强心育的顶层设计,将各学段心育统一形成有机衔接的整体格局,保障学生接受心育不脱节、不停滞、不越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3年7月26日,教育部等部委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基础教育育人水平。随后,江西省教育厅下发《江西省高校与县域基础教育协同提质行动方案》,提出“五个一”协同提质行动目标,积极完善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体系。方案的出台为区域大中小学心育一体化提供了行动保障。

  区域大中小学心育一体化主要聚焦两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人不够多”(心育专业教师人力短缺)

  区域中小学编制有限,现有人事政策下学校没有增加专职心理教师的动力。地方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力量薄弱,兼职教师无暇开展实质性的心育工作,无法在校内形成强大教学科研团队。地方高校心育师资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心理教师自身心理成长缺乏支撑,心育工作容易浮在表面,难见实效。

  “枪不够快”(心育专业教师胜任力不足)

  区域中小学心育教师入职水平以本科为主,大学培养课程质量与行业准入要求有差距,实操训练明显不足。入职后的短期培训未能达到专职人员训练要求。由于缺乏对心育全局观的认识,导致部分教师认为心育学科属于“副科”,不能认同工作的重要性,无法发挥引领学校心育工作的作用。地方高校心理教师仍存在半专业甚至非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职业继续教育不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压力大,部分心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和无力感。

  针对以上两大难题,区域大中小学要会同当地教育部门深入学习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现大中小学心育一体化的关键,取决于大中小学心育的内容体系和保障措施。学校要从心理育人规律出发,以心育课程建设为抓手,建立区域心育教师联盟,充分利用心理学会(协会)、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共青团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12355、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966525等心理平台,构建大中小学心育全过程协同提质新模式,有效解决区域学校心育中存在的“人不够多,枪不够快”突出问题。

  探索将高校心育优质资源转化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力量的有效途径,构建协同提质心育新模式。

  创立互助式心灵好书共读会,双向奔赴心育课题研究。围绕“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塑造”“班级为本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医社’协同心育生态系统建设”等主题,由地方高校心理学工作者牵头,每周定期开展读书会,创新性地将中小学心育教师吸引进入各“课题组”。第一阶段,大家共读一本主题好书,营造心理教师之心灵家园。第二阶段,团队成员参与各类学校心育活动,如青春期团辅、心理讲座、家长课堂等。第三阶段,开展个案研讨、集体备课,搭台抱团提升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组建团队共同申报基础教育课题,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打造心育一流课程。第四阶段,由地方教育部门主导,条件成熟的中小学与高校签订协同提质协议,就健全学生人格,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多方面开展“订单式”心育深度合作。

  区域大中小学心理教师通过共同会读、结伴游学和教学实践三个途径感悟心灵的魅力,由点及面至体,走出孤独成长的困境。依托心理教师联盟的力量,大中小学心育工作五位一体(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和平台保障)格局逐步成形,构建了协同提质心育新模式。

  建立心育课程“手拉手、传帮带 ”的集体备课互助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新方法。

  心育课程正面营造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心态,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烦恼给予疏导,是实施全员心育的主要抓手,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探讨更新心育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大中小学心育工作者共同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例如,增强学生自信心、表达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同时兼顾心理问题的识别、预防。不同学段学生频发的不同心理问题,也反映出建设好心育课程的紧迫性。

  立足积极心理学视角,着眼课程思政及地域文化特色,不断打磨教学专题,联合编写本区域心育教材。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课例展示交流活动。透过虚拟教研室机制,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家一流课程的共建共享。

  建立大中小学心育教师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开辟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新路径。

  心育教师的伦理培训及专业教育尤为重要,是从事心育的基本保证。高校主动送课至中小学,协助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支持地方教育部门组织中小学心育师资暑期培训。依托区域心理学会、大学文化讲坛等平台,面向大中小学心育骨干教师,邀请心理学家莅临大学讲学;校地合作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搭建心育教师学习及交流平台。依托省市名师工作室开展中小学心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高校聘请中小学优秀心育教师为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导读,参与审定人才培养方案,讲授部分专业课程,联合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

  地方高校与中小学从心理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等多方面开展订单式深度合作。通过要素聚集、资源聚合、目标聚焦,形成高校-政府-中小学校-教研科研协作、教师培养-教研-服务贯通、名师组团带徒-结对帮扶共进的县域心理健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模式。在帮扶薄弱县域中学的过程中,高校心育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心理服务提供更具实效性和前瞻性的引领。协同提质的开展同时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未来心育人才的社会责任感。作者:黄为俊 钟婵娟 吴燕 肖胜文(九江学院协同提质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