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山东省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破圈”之路
2024-09-23 16:28:58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9月下旬的山东,秋风送爽,正值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各地集中开展,2024全国主流媒体山东科技馆行活动举行。全国科普日期间,山东科技馆各类活动颇具特色亮点,吸引了众多来自省内外的青少年参观探访。

  据了解,山东省科技馆成立于1956年,是当时全国首批省级科技馆之一。2004年1月,位于济南市泉城广场东侧的山东省科技馆开放运行,场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这是山东省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综合性多功能科普教育活动场馆。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以及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新馆建设提上日程。作为山东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工作的一个缩影,2015年10月,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正式立项,2018年3月,新馆基础建设正式启动;2022年5月,新馆内容建设开面开工,并于2023年1月开放运行。

  向“新”求质 以亲民化路线快速“破圈”

  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分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外形将数学符号“∞”嵌入其中,隐喻无限未知、无限发展、无限可能、科技无限。主要包括常设展厅、专题展厅、儿童展厅、山东科技发展成就展厅、科普影视区、室外展区、学术交流区以及智慧科技馆等。

解码山东省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破圈”之路_fororder_图片2

观众在山东科技馆参观

  其中,展览教育区内按照“传承、启迪、实践”的理念,以科技发展历程及趋势为主线,采用了“多节点、小主题”布展思路,选取人类科技发展进程54个重大科技事件作为核心展示节点,共设800余件展品;展品既传承了国内外科技馆优秀的经典互动展项,又创新性地加入了沉浸式多媒体空间、3D打印、VR演示等最新展示技术,其中互动体验类展品80.2%,多媒体展示类11.8%,静态展示类展品8%。科普影视区设球幕影院、巨幕影院、4D动感影院、LED全沉浸式影院等6个科普影院和1个科普影视剧场;巨幕影院银幕29米宽、21米高,采用IMAX GT激光4K放映系统播放;球幕影院直径29米,为国内目前最大的薄壳混凝土影院。智慧科技馆按照“一脑、二云、三网、四库、五平台、双保障”的建设架构,建设观众综合服务平台、科创教育开放平台、展教管理协同平台、智慧决策辅助平台、建筑智能化管理平台等五大业务平台,建成的智慧科技馆将通过对科技馆运维数据的收集、管理、开发和运用,为观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同时实现科技馆的智能化管理,目前智慧科技馆还在进一步建设完善当中。

解码山东省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破圈”之路

中外观众在山东科技馆参观

  在各类创新元素的加持下,山东科技馆新馆一改“高冷”“严肃”的形象,以亲民化路线快速“破圈”,推动区域整体科教能力大幅提升,成为了越来越多青少年了解科学、爱上科学的“第二课堂”。截至2024年9月10日,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已累计接待公众211.7万人次、接待团队1227个。

  新馆采用国内独创的“多节点、小主题”布展思路,既传承了国内外科技馆优秀的经典互动展项,又创新性地加入了沉浸式最新技术,使科普更接地气。“新馆更新了,但是让孩子们‘消化’的压力更重了。”山东科技馆展览教育部部长孟庆虎说。

解码山东省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破圈”之路_fororder_图片4

山东省科技馆科普研学辅导员为青少年观众讲解

  苦练内功 精炼打造高素质科普教育队伍

  场馆大了,展品多了,参观人数大幅增加,这不仅需要满足更加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更要以灵活动态科普方式讲述科学知识、传播科普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做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科普教育队伍。在这里,一支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辅导员队伍走在了场馆第一线,他们俯身展品科教、运营服务、科普教育等工作,成为观众了解科学、学习知识、爱上科学的“窗口”。

  付安琪是山东科技馆航空展区团队的一员,她对展品构造一清二楚,也对背后的科学知识了如指掌,她认为,“科普讲解不是简单‘知识投喂’,而是一对一辅导和‘定制服务’,对‘业务内功’的要求也高。”

  为磨砺好馆内科技辅导员们的内功,山东科技馆以实际案例为切口,结合展品设计专家的深入解读,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有了懂展品、通知识、精服务的“店小二”,馆内的多个热门展项成为了孩子们的打卡必备。付安琪说,对于孩子们来说,科普首先要做的是要让孩子们听得、能领会、可学习,这是启迪孩子们的好奇心,培育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

  9月18日,济南市育贤中学报告厅内,许福运正在向学生讲述《全息创新思维》。在山东,省科技馆组织省内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科普报告专家团”,他们以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人生阅历在宣讲形式上推陈出新,走进全省各地的中小学课堂,举行百校行、希望行活动,活跃在科普第一线。自2013年以来,“专家团”不断拓宽宣讲路径,扩大受众范围,陆续开展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等活动5000多场,为山东省200多万青少年打开了感知科学、了解科学、通向科学的大门。

  在山东,不断涌现出的基层科技辅导员们在多项科普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也成为全省科普人才建设的一个缩影。省科技馆注重加强科普体系从业人员培训,从教师到校长,从教学方法到体系培育,同时发挥大型赛事的激励作用,构建起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

  “展教”融合 科学教育“加法”更生动

  “科技馆是国家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平台,承担着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责任。”山东省科技馆馆长王晶表示。近年来,山东省科技馆大力实施“逐梦而行——青少年科技成长计划”,在教育活动实施、展教资源开发、青少年科技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展现科技魅力,为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多富有启发性、体验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科普展览和科技教育活动。

解码山东省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破圈”之路_fororder_图片5

山东省济南育贤中学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

  做好科教“加法”,离不开科普资源进校入室的“馆校合作”。通过开展科学剧展演,打造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科普进校园等主题活动,搭建起青少年科学教育校长学习交流平台,为科教发展“借智”“聚力”。

  “每天下午3点半,是孩子们的解压时间”,济南市育贤中学科技辅导员杨强介绍。2021年9月以来,随着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深入落实,学校拥有了省科技馆为孩子们配发的科普资源包,同时提供了500课时专业、详实的科普课程,这也构建了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生活。

  做好科教“加法”,离不开由“育人”到“塑人”的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在山东师大附中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内,学生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科创竞赛进行认真备考。在省科技馆的协助下,学校通过资源整合、优势协同、共享共建,为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创造了多元空间。并在信息学奥赛、青少年科创大赛等重要赛事中接连斩获优异成绩。

解码山东省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破圈”之路_fororder_图片6

科普进校园活动

  以“逐梦而行”品牌活动为引领,近年来,山东省科技馆注重与各类社会组织的协同联动,更加深化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特色教育赛事,组织齐鲁高校科学营、齐鲁英才计划等助力科技后备人才系统性培养,创新生态“风生水起”。

  将科普教育融入艺术。今年6月,两场科普在小范围内试演,反响出乎意料,为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打开了新方法。

  山东省科技馆将在全市中小学中打造30所科普剧特色学校,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剧目编导、表演、传播等各个环节,共同制作以弘扬科学知识核心的科学剧,通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让科普服务孩子们的梦想世界、走进他们的学习生活。

  “科普的一个重要逻辑是扎根,帮助学生找到土壤。我们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品牌找到一个‘有源之水’,让他们的科学梦想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科普剧负责人,科教活动部部长孔祥飞介绍说。一部科普剧从幕后到台前,从古板的科学原理展现为惹人喜爱的学习剧目,其中不仅需要专业的艺术指导,更离不开的科普人台前幕后的忙碌与策划,在科普的园地中耕耘,他们以热爱、专业和钻研,一个人带动一批人。

  搭桥引路 科普服务能力“智”绘蓝图

  在科技创新的宏大体系中,科学普及是最基础的工作、是最广泛的动员。

  科普大篷车的工作人员陈卫梅总有这样的经历:离开时,总有一群孩子追着问“什么时候再来?”由于资源偏差,如何让偏远城镇和乡村的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使用科技资源,这也是科技馆承载的使命与责任。

解码山东省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破圈”之路_fororder_图片7

科普大篷车

  作为全国最早策划实施“大篷车”项目的科普机构,2001年以来,科普大篷车的车轮数十次踏遍了山东省的每个区县乡镇。“一辆大篷车,就是一个流动的科普课堂,这是我们专门针对科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提供的可持续科普服务”,王晶表示。截至今年9月中旬,科普大篷车、流动影院车上山下乡,走过了25个非中心城区,打通了科学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科普教育不仅要“走出去” 更要“留得住”“安下心”

  为实现科普资源与城区科普教育发展的“双向奔赴”,山东省科技馆以打造“卓越科技馆”为目标,发挥山东省科技场馆龙头作用,探索全省科技馆体系运行管理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开展业务培训指导等,为基层科技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山东全省科技馆体系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迈进,不断推动着科普资源向普惠化、均衡化发展。目前,全省16市开放运行的科技馆共38家,其中省级科技馆1家、市级15家、县级22家,总建筑总面积54.7万平方米;各级科技馆持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科普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普服务效能,每年累计接待观众600万余人次,推动区域整体科教能力的大幅提升。

解码山东省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破圈”之路_fororder_图片8

学生在开展科学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日照市科技馆以丁肇中科学成就为主题的特色场馆建设独树一帜,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动科普场地不断发展,在居民的居住范围内形成了“10分钟科普圈”。临沂市科技馆和单县、曹县科技馆为全国科技馆建设样板,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县科技馆建设前列,呈现出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馆建设后发领先的“山东现象”。

  山东省科普服务能力的持续增强,汇聚了科普教育、馆校合作、研学交流等众多资源,让人与城的联结更加紧密。同时,省科技馆广泛发动各类科技工作者参与到科普服务工作中来,实施分类分层的科普会员服务项目,形成了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解决了各地区“单打独斗”的发展问题。

  立足科普生态,一个个“圈”重重叠叠,让科普资源触手可及。一个个“圈”也共同勾连起充满活力的“科普山东”。山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夏庆刚表示,山东省科技馆科学教育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要,在这里,可以在趣味互动中锻炼科学思维,在体验探究中培育科学精神,在享受知识盛宴中感悟世间万象的真谛,在坚定强国使命中放飞科技创新的梦想。

  如今,“大科普”理念,逐渐在山东省科技馆的“颜值”“气质”双提升中化作现实,在青少年眼界、精神双富足中落地生根,也成就了许许多多科技梦想扎根现实的“小确幸”,推动山东省科普教育事业不断向高质量发展。(图/文 拾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