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缝出爱和真心——记著名服装设计教育专家鄢宜
2024-07-09 18:11:35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能够在大学期间遇见了您是我的幸运,正是因为有您的悉心指导、耐心教诲、热心关怀,才让我彻底爱上了服装设计。现在,我已成为一名服装助理设计师!”收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生陈晓旭发来的感谢信后,鄢宜欣慰地笑了。

  鄢宜,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副主任,她最常对学生说的就是,“我们学设计千万不能忘记设计的目的是人,我们所设计出的作品也是供人使用的,是为了人的美好生活而服务的。”坚守着这样的教育理念,鄢宜用她的一把剪刀、一盒大头针、一块面料,一针一线缝出对学生真诚的爱和真心。

  扎在学生堆里的副主任

  “特别温暖的人”“耐心的倾听者”“有智慧的管理者”……这是鄢宜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学生的想法和创意都是极为珍贵的。”扎在学生堆里,倾听拔节孕穗的声音,是鄢宜执教以来一直在做的事。在她看来,倾听能让教学更有效率,让育人更有温度,“有时候,学生比我更有智慧,我需要做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绽放光彩。”鄢宜谦虚地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从教七载,鄢宜一直没有离开教学第一线。每次授课前,她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循序渐进,化繁为简。她带领学生探寻服饰之美,领略衣冠之韵,让学生沉浸其中。有时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

  “听鄢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陈晓旭表示,“鄢老师上课特别从容,是她的教诲让我信心满满地走上服装设计之路……”鄢宜在学生评教中成绩排名学院第一,她参与编写的《服装设计与实例教程》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受到校内外师生的广泛好评。

  让每个学生都遇上好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站好讲台、站稳讲台的关键是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要过硬。”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副主任,鄢宜不落下任何一个促进老师成长的机会,服装与服饰设计系的每个教研组,都留下过她的身影;每个新进教师的成长,都有她的关心;老师们教什么课程、教得怎么样、有哪些闪光点、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她心里都十分清楚。

  新课改、样板课、公开课,凡是老师们有点发怵的“硬骨头”,鄢宜从来都是带头示范。教科研项目申报、企业挂职锻炼、资格培训与考试、创建个人工作室……一项项标志性的改革、一件件有温度的举措、一批批有力度的项目,鄢宜带着老师们会教书、教好书,会育人、育好人。

  “鄢主任不只是学生的‘授业导师’,也是我们的‘解惑之师’”。在第六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中,教师赵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非常感谢鄢主任的耐心指导,大到教案设计、教学节奏的把握;小到语气语调、课堂氛围的营造等都会为我提供许多参考意见,再让我独立摸索出自己的个人风格。”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和‘魂’。”这些年,鄢宜致力于打造一支道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型”年轻教师队伍:“让每位学生都遇上好老师,是我的责任!”

  “第二课堂”助学生向美而行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塑造高尚的品德、时尚的气质,还要以设计美、传播美为责任。”鄢宜将打造“向尚而生、向美而行”的理念作为教书育人的目标。

  “服装是穿在身上的文化。”在鄢宜看来,服装设计不仅是一个专业,也是一种文化再现,无论如何创新,都要留住服装的灵魂,而这个灵魂来自文化底蕴。她希望学生在设计服装前,多翻阅书籍与资料、钻研历史、琢磨细节,不断丰富自己……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精湛的服装设计技能,更要传承“向美”文化。

  近日,鄢宜受邀参加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本届时装周以“繁花永续”为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联合主办。带领学生一面初心不忘,“承”传统,育创意,一面迈开步伐,“融”新奇,创未来。这也是鄢宜为学生开设的“第二课堂”之一,带领学生参与实践的重要舞台。各类活动常常连轴转,这让一批又一批学生专注于此,并对设计工作充满敬畏。

  此外,凭借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洞察,以及对于服装设计领域不断探究的精神,鄢宜充分融合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行业颠覆式意义的技术成果,有力助推了行业发展。与此同时,鄢宜还借助自己主持的《基础图案课程融入精编蕾丝花型研究》《2021春夏服装款式设计服务》《2022夏服装款式设计服务》等教科研项目,持续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时尚流行进行融合设计研究的极大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在“向尚而生、向美而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一件服装诞生,需要经过设计、选料、制版,到最后还要剪、裁、缝才能制成成品。教书育人与服装设计一样,一针一线缝出爱,一言一语道真情。”鄢宜将热爱融入专业,把情感带入课堂,只为学生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方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