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强国教育在线招生季”全国高校招生系列直播特邀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周华做客直播间,据周华介绍,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将建立“阿拉伯语+石油工程”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为推动中国和中东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校基本情况
培养打造联合国机构所需要的国际复合型人才
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成立于2014年10月,是国内首个以区域命名的学院,学院致力于发展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打造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创建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创造丰富的国际交流条件,旨在为社会培养一流外语复合型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
中东学院现有三个专业: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和波斯语。
2019年,以阿拉伯研究中心为主体,成功申报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国别区域学,这是北语外语学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试验田。同年,阿拉伯语专业成功获批校级高峰团队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成功申报国内首个阿拉伯语 国家级 社科重大课题:“阿拉伯史学经典《历史大全》的汉译与研究”。 2019年中东学院还正式开设联合国人才培养实验班,以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波斯语等多种外语为基础,依托其他专业课程,共同培养打造联合国机构所需要的国际复合型人才。
为培养学生们的国际视野,提升外语能力,各专业积极拓展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学生们除了享有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赴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约旦、土耳其、伊朗等国留学机会外,还可以通过校际交流项目,赴阿联酋、土耳其、英国、美国等多所国外高校学习深造,在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语言能力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特色优势
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波斯语各有特色、优势
阿拉伯语专业:
2019年成功获批校级高峰团队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全国 国别区域研究 阿拉伯语人才培养 虚拟教研室”建设 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2023年,中东学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开设“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联合学位培养项目,第一批新生顺利入学在读。这一举措依托双方学科专业优势,形成具有创新引领性的跨校跨学科 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文科、新工科建设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土耳其语专业(其实是土英复语专业):
中东学院为土耳其语专业设置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宽口径、具有人文精神、创新思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波斯语专业:
波斯语专业施行“双管齐下”的特色培养方案,共同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科研能力,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波斯语专业人才。
在师资力量方面
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
近些年,中东学院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质的飞跃。
2020-2023年,罗林院长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巴勒斯坦总统学术外交奖、第三批“全国高校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京语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 协同创新教师团队”负责人,北京市学联“情牵四海大先生”荣誉称号。此外,也有老师入选领军人才,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等多项荣誉。中东学院教工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优质的师资队伍,独具特色的教学和课程设置是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的特色和亮点。
中东学院在罗林院长的带领下,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波斯语三个专业师生凝心聚力,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硕果累累。
在学生发展方面
毕业前景良好,用才华书写北语人的青春,践行北语人的担当!
毕业生有升入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也有些同学选择继续留在本校深造,还有同学到国外院校继续学习,有更多的同学选择了就业。
中东学院的毕业生们活跃在外交、外事、外贸、新闻媒体、教育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他们用自己的才干书写北语人的青春,践行北语人的担当!
特色项目
打造创新性和引领性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此,就有关阿拉伯语(涉外石油人才实验班)项目,我还想做进一步说明,它是创新性和引领性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中东学院教工党支部促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工作成果。
2023年9月,阿拉伯语(涉外石油人才实验班)招生工作按计划圆满完成,30名新生顺利入学。该实验班全体学生第1-2学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阿拉伯语和石油领域专业知识;第3-5学期在北京语言大学系统学习阿拉伯语专业必修课;第6学期赴海外实习,实习领域涉及勘探开发、管道运营、炼油化工和油品销售等海外油气全产业链业务,为海外油气业务的规模化、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第7-8学期继续在国内完成学业。
阿拉伯语(涉外石油人才实验班)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开设的“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为满足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对卓越复合型涉外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验班以课程讲授和专业实践相结合为特色,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跨校、跨学科,“新文科”、“新工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精通阿拉伯语和石油工程知识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国际型高端人才。
“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联合培养项目 是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次重要探索, 该培养项目,将为推动中国和中东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立“阿拉伯语+石油工程”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者肩负使命,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脉搏,要以中国为中心,为中国发展对外联系和合作、为中国走向世界、为中国安全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努力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于 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保障。
中东学院 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在推动发展上持续发力,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展现在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上。建立“阿拉伯语+石油工程”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为推动中国和中东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