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手表莫在“手机化”路上越走越远
2024-05-16 17:45:18来源: 中国教育报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位母亲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篇“小作文”,题目是《我把儿子的×××电话手表禁用了》,表达了对孩子每天长时间使用电话手表聊天导致视力下降,以及添加陌生好友等带来安全隐患的担忧。此文发出后,引发不少家长共鸣。儿童智能手表“手机化”再度引起争议。

  使用儿童智能手表的初衷和本位是保障儿童安全,相比于智能手机,其实时定位和即时通话为主的两大功能,既满足了家长看护儿童的需求,又避免了因过早接触互联网而带来的隐患,成为家长的“看娃神器”。而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利益驱动,儿童智能手表功能不断获得延伸,除定位和通话外,网络聊天、视频通话、拍照、发好友圈、留言评论、网络游戏等本属于智能手机的功能也逐渐走进儿童的智能手表。

  儿童智能手表“手机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儿童获取知识的途径、拓宽了儿童与外界交往的空间,但其所带来的问题也愈发突出。孩子的自制力弱、好奇心强,智能手表五花八门的功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在智能手表上花费的时间增加,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也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孩子的辨别力弱、安全防范意识低,一些恶意程序植入手表后,一旦操作不当就会泄露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个人信息,同时易发生诱导消费、违规扣费、网络暴力等问题。不合格儿童智能手表内置软件及内容质量无保障,部分游戏可能存在暴力、血腥、犯罪等少儿不宜内容,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此外,在儿童智能手表逐渐成为孩子“标配”的情况下,其品牌是否高级、功能是否强大便成为孩子们中间攀比的要素,亦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过度依赖智能手表的拍照搜题等功能,还会削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长期沉浸在网络聊天交友模式中,则可能带来人际关系障碍。总之,智能手表逐渐从满足家长需要走向取悦儿童,从守护安全变为消遣娱乐的工具。若不对儿童智能手表加以管控,“手机化”的儿童智能手表将可能从“看娃神器”走向“毁娃神器”。

  时下,儿童智能手表正逐渐背离初衷、远离本位,交友、娱乐的手机化功能占据了主要地位。试问,如果儿童智能手表不断“手机化”,失去了守护安全、防范网络沉迷的初心,甚至走向了它的反面,那么,智能手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所以,关键是要给智能手表加约束,在功能上“做减法”,促使其回归安全本位。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儿童智能手表的审核监管,将相关标准上升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要求儿童智能手表在设计、生产与销售等各环节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加大抽查力度,杜绝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制造商应主动给智能手表“做减法”,在设计上除基础功能外不内置过度娱乐化的应用,自觉遵守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触碰信息安全红线,同时为家长提供“把关”支持,从应用安装、功能、使用时间、社交控制等方面,确保家长对儿童智能手表的掌控。

  此外,家长应守好最后一道防线,定期检查孩子智能手表的使用情况,指导教育孩子养成科学使用智能手表的方法和习惯,同时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内在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拒绝攀比心理。给智能手表“做减法”不意味着给孩子的社交“做减法”,家长和学校应丰富孩子的业余爱好,鼓励孩子线下真实社交,积极营造真实交友场景,建立健康互动的交往关系,摆脱对智能手表的社交依赖。总之,儿童智能手表要在应用功能上“做减法”,回归安全守护本位,还孩子一个健康、清朗、安全的成长环境。

  (作者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作者:徐文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