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一学院: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探索与实践
2023-12-05 16:59:37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历史综合下的产物,它包含了一系列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艺术表达形式以及生活方式等,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是地方独有的,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代代相传,成为了地方文化的瑰宝。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区域民众的精神追求和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职能之一,高校担负着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促进地方发展也包括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因此,高校须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方面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助推高校育人工作。

  四川天一学院位于德阳绵竹市,所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众多且特色鲜明。境内拥有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三国文化遗踪白马关庞统祠、诸葛双忠祠,全国三大孔庙之一的德阳文庙,千年历史的剑南春酒文化,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非遗绵竹年画, “大孝之乡”中国德孝城之德孝文化等。学校借助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引入非遗传承人、与地方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借助数字媒体设备、优化课程体系等方式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中进行探索与实践。

  引入非遗传承人,赋能地方传统文化育人师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目前,学校所在区域德阳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绵竹木版年画、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项(安安送米传说、绵竹木版年画、德阳潮扇传统工艺、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川剧传统盔帽制作技艺、庞统祠庙会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8项(全市共认定市级非遗项目五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项。全市共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1名(全市共认定市级非遗传承人六批);县级代表性传承人92名。为深入学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价值,发挥高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职能与人才培养工作相融,四川天一学院于2017年制定地方文化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引进目标对准地方非遗传承人,旨在赋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育人之师资力量。2017年,引入绵竹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民间艺术(年画工艺)大师尹天润为学校专职教师;2018年,引入陶板年画工艺美术师林代辉为学校兼职教师;2019年,聘德阳潮扇省级非物质文化传人龚德江为学校客座教授;2023年,聘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德阳潮扇传统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占勇为学校客座教授。学校通过聘请非遗专家、非遗传承人进校指导授课,一方面让非遗专家、传承人与校内教师在传统文化、美育等相关领域相互碰撞,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深入地方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开展地方传统文化调研活动,绵竹年画村、诸葛双忠祠、德阳孔庙、中国德孝城、三星堆遗址、剑南老街、德阳潮扇老艺人工作坊已成为学生传统文化调研的经常性场所,让学生的身心均能走进地方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热爱,达到传承非遗“精髓”,培养文化自信的目标。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引入了师徒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全面提升非遗技能,深度获得地方传统文化熏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非遗技能,并且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与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地方传统文化育人平台

  行业协会是聚集专门性人才的组织,而地方具有文化艺术属性的行业协会更是蕴藏着丰富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当高校与这些行业协会合作共建时,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平台也将得到扩展,从而能更好地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育人工作中来。近年来,学校与德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德阳市美术家协会、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在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工作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一定成绩。自2017年开始,学校以地方政府为支持、行业协会为依托、围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训-参展”的平台正式建成,目前学校建设有包括绵竹市民俗研究中心、传统文化文创实训中心、非遗大师工作室、德孝大讲堂、绵竹年画展厅、德阳潮扇传习室等校内关于地方文化教学、体验、实训等26间用房,总共4000余平米,资产设备值180余万。自此,围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而展开的政企校行业协会多方联动的工作经常性开展,一方面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搜集、整理、挖掘等起到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起到了实实在在地有效推进。2019年,学校教师与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编著《绵竹地方地名故事》一书,该书从多方面汇聚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学校教师与德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出版《射水河》一书,该书蕴藏着绵竹木板年画的往事春秋与文化烙印。近年来,学校与地方行业协会一同围绕地方文化发表论文4篇,完成科研项目8项。

  借助数字媒体,优化地方传统文化育人媒介

  新兴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对于挖掘、传承、创新地方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驱动力。近年来,四川天一学院大力建设数字内容领域专业,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2021年新投入数字内容领域设施设备近300万元,如VR设备、AR设备、行动万象平台、裸眼3D交互设备、数字孪生系统、动作捕捉系统等,借助数字媒体实训设备优势,优化地方传统文化育人媒介,大大提升了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更有效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达到文化育人目的。四川天一学院未来数字创意产业学院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师生将绵竹年画作品《迎春图》(绵竹版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动画,将专业技能与地方传统文化做到了有机融合,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以及呈现的效果中更能理解地方传统文化的真意。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艺术化地将地方德孝文化中的“安安送米”以卡通等多元化的造型艺术加持来制作地方文创产品,增加了意趣性。数字领域教学媒介的应用,不仅尊重了非遗文化产品的传统文化特点,而且在改造中保留了文化韵味,优化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媒介,从而显著提升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和立德树人工作的效果。

  优化课程体系,深化地方传统文化育人课堂主渠道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手段与工具,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主渠道位置。学校建设高质量的传统文化育人课程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学校与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精品校本课程,纳入学校公共课程。例如,结合绵竹年画、德阳潮扇、三国文化、酒文化、德孝文化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自编校本教材;发挥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优势,开发建设德阳潮扇、绵竹年画制作与工艺、酒文化等特色课程,开设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德孝学子讲堂”成为学校的品牌讲堂。在非遗文化课程设置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把作业变成作品,把作品变成产品。此类课程开设有利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让更多的学生能实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升华。

  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如若能有效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对高校发展与地方建设而言、对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而言均会大有裨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有效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价值,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高校需要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备、引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专家、拓展教学场所,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编入教材、装进大脑,促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学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文化素养。(邓夕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