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国际人才发展的新时代机遇——2023全球人才培养和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3-04-14 17:31:58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3年4月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共同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和发展论坛”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办。包括教育、科技、人才等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多国驻华使馆教育参赞,教育界专家学者,知名跨国公司负责人等围绕中国国际人才发展的新时代机遇与展望、以国际合作助力全球青年人才互学互鉴、中国留学发展新趋势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展望、高等教育如何助力新时代国际青年人才培养与发展、新时代青少年国际胜任力培养的需求与实践和全球化时代的人才培养策略等议题展开高峰对话。

展望国际人才发展的新时代机遇——2023全球人才培养和发展论坛成功举办_fororder_1111111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规划,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为我国人才培养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世界发展仍面临持续挑战,国际人才作用愈发显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都与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息息相关,如何更好地促进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正在升级成为我国深入参与全球化发展的“必修课”。

  论坛在此背景下举办。人社部原副部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理事长王晓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Prof. Shahbaz Khan),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在论坛上致开幕词。ETS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米特·塞瓦克(Amit Sevak)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人社部原副部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理事长王晓初在开场致词中指出,中共二十大开创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也为中国人才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舞台,提出了新要求。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需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更广泛深入的人才国际交流提供有力保障。总之,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人才参与,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了新机遇。未来需要不断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背景下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工作规律的认识,努力推动中国人才事业迈上新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Prof. Shahbaz Khan)认为,教育是促进年轻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提供知识、分享实践经验并推动国际间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仅会给予年轻人帮助,还会与年轻人进行合作,助力他们更好地获得高等教育。2015年,具有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通过,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作出了重要承诺,也在之后获得了诸多成果。人们要重视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以应对各项挑战,各方需要参与合作,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教育行业从业者的加入。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表示,大学是国际人才培养的沃土,是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加大合作力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政策吸引国际人才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让本土人才走出去,积极了解国际学术前沿信息,与世界一流大学机构开展实质性的交流学习,加强与国际组织深入合作,注重全球胜任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国际化办学,将国内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与国际接轨,促进本土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培养出立足本土、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为国家发展做好充足的国际化人才储备。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指出,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不确定性增多。但从国际人才的角度来说,全球也面临着巨大的需求和机遇。在此情况下如何把中国国际人才和世界国际人才培养得更好,交流得更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国际人才发展培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更好地促进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正在成为我国深入参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命题。CCG与ETS中国从不同角度切入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主题,合作举办的本次论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开拓。

  ETS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米特·塞瓦克(Amit Sevak)在主旨演讲中表示,ETS在华发展四十余年,见证了中国迈向繁荣、自信和开放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中国国际化人才搭建起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面向未来,ETS将继续秉承深耕中国的承诺,积极推动中国本地化发展进程,与政府、院校、行业协会等加强交流与合作,全力支持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积极为全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助力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生态圈建设。

  本届论坛举办了一场合作签约仪式、一场成果发布会及六场对话。由全球化智库(CCG)研究撰写的《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3》在论坛上发布,该报告以国际沟通素养为主题,总结和分析了国际沟通素养培养成果、出国留学在提高国际沟通素养和培养国际化人才中扮演的角色、国际沟通素养培养的渐进式发展策略以及国际沟通素养行为要素,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国际沟通素养框架,对国际沟通素养培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就优化国际沟通素养培养生态提出了相关建议。CCG副主任、研究总监郑金连博士发布了该报告。

  ETS中国-中国银行合作签约仪式在论坛上举行,ETS 中国区总裁王梦妍和中国银行跨境场景项目组组长徐海波代表双方致辞并签约。

  开幕对话以“中国国际人才发展的新时代机遇与展望”为主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原秘书长刘京辉,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潘庆中,ETS中国区总裁王梦妍围绕后疫情时代国际人才流动新浪潮、城市国际化平衡发展、中国新时期国际人才高地建设、未来青年人才多层次培养等话题展开研讨。该场对话由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主持。

  外交官对话以“以国际合作助力全球青年人才互学互鉴”为主题。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玛丽亚·路易莎·欧巧·费尔南德斯 (María Luisa Ochoa Fernández),新加坡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陈维彪(TANG Jui Piow),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温凯灵(Karen Welsh),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大中华区主任、新西兰驻华使馆教育参赞张典(Michael Zhang),ETS全球发展与语言业务副总裁默罕默德·蔻沙(Mohammad Kousha)就如何推动全球年轻人才的交流、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各国吸引海外国际学生留学新政策等议题探讨交流。本场对话由全球化智库联合创始人、秘书长,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GYLD)发起人兼秘书长苗绿主持。

  午餐对话以“中国留学发展新趋势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展望”为主题。北京市中关村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高潇,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何梅,德威集团北京区学校发展总监井瑶,君诚双语学校执行校长苏媛,北京市房山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铁艳,We Education中国CEO、选校帝创始人王先鹏围绕中国留学新发展趋势、国际化课程体系创新、如何平衡本土文化传承和国际教育资源的利用等话题深度研讨。本场对话由全球化智库(CCG)副秘书长许海玉主持。

  高等教育对话以“高等教育如何助力新时代国际青年人才培养与发展”为主题。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黄侃,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伟其,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原副秘书长张宁共同热议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平衡国际化和本土化、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等话题。本场对话由ETS大中华区政府关系与院校合作主任梁琦主持。

  国际学校对话以“新时代青少年国际胜任力培养的需求与实践”为主题。北京市鼎石学校副校长贾莉莉,清华附中副校长、稻香湖学校执行校长辛颖,诺德安达中国双语区教育副总监闫晓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副主任杨睿就新时代青少年国际话题参与、办学理念与国际胜任力的培养、国际学校机遇与教育创新等话题交流研讨。本场对话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国际特色学校分会副理事长范晓虹主持。

  企业对话以“全球化时代的人才培养策略”为主题。克诺尔轨道系统中国区副总裁、欧盟商会政府事务论坛主席刘畅,九智资本机构部副总裁、Urban Catalyst UK独立董事孙海龙,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哈佛全球校友会亚太区前主任孙玉红,新东方教师发展研究院院长汪珺,外联出国副总裁、精英说创始人吴菁,泰国格乐大学校长助理赵楠就企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方式和方法、企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分享见解。本场对话由全球化智库(CCG)副秘书长张伟主持。

  本次论坛由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管理分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国际特色学校分会、中国人才研究会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共同协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支持。

  当前时代是一个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各领域不确定因素骤增、全球化进程遭遇前所未有挑战的时代。在全球化转型压力逐步显现的背景下,培养和发展全球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CCG举办本次论坛旨在为政策界、企业和高校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分享全球人才培养和发展方面的最新实践经验和成果,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并通过研究和建言,助力促进国际人才培养。

  自2008年成立之后,CCG一直将出国留学、来华留学、海归发展、国际学校、人才流动、人才政策等领域作为重点,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举办系列活动,出版相关图书并发布系列研究报告,在相关领域具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曾出版《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国际人才竞争战略》《国际人才学概论》等国际人才研究专著,研究发布《国际学校蓝皮书》、《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现状与未来》等紧扣时代脉搏的研究报告,以及China’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Development 等多部英文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