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认证市场亟需监管规范
2022-06-01 09:16:40来源: 中国教育报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人事考试中心等机构发布声明称,接群众举报反映某公司以“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名义颁发“注册职业资格证书”,而该公司及其认证中心并未在行业主管部门备案,颁发的证书不属于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媒体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公司仅有2间办公室,20多人办公,却开发了1730个职业资格考试项目,通过假机构、假合作、假宣传、假证书、假资质乱发职业资格证书高达128万张。

  我国职业资格按照资格性质分为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中明确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与检验。人才评价的“话语权”回归了用人主体、交给了市场。

  也就是说,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据市场需要备案后,可以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证书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华”“国家”“全国”“职业资格”或“人员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评价机构独立印制并发放,政府部门不参与监制,其最重要的作用莫过于用工企业对劳动者技能水平进行认定。

  由此可见,以后除了少数事关公共利益与安全的职业需要严格准入门槛,大部分职业的从业者能力鉴定都将由市场主体完成。然而,还有不少人对这一改革并不清楚,不理解什么是社会化考试,还认为所有针对职业的考试、证书都是由政府部门统一颁发、管理。一些公司正是利用这一点,疯狂敛财牟利。上述案例反映的正是技术技能类社会服务行业市场蛋糕不断做大后,利益巨大而监管没有跟上所导致的野蛮生长乱象。

  目前,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市场乱象已引起国家重视。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了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重点查处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有关字样和标识、是否存在违规培训、违规收费,是否存在虚假或夸大宣传,是否存在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炒作和涉嫌欺骗欺诈等违法违规情况。

  现实“漏洞”亟待堵上,面对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市场乱象所缠绕的利益链条,不仅需要事后治理,也需要事前规范。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出真正的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职业水平评价证书的权威。这就需要从建立健全职业考试制度和完善监管两个方面从严整治职业培训与认证市场。

  一方面,需要建立成熟的行业标准和培训体系,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认证制度,搞好分类管理;包括明确区分是否为准入类职业资格,确定不同的培训考核内容和标准,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制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办法,根据机构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培训协议和质量情况,进行分级评估,对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激励惩戒措施。促进优胜劣汰,形成良性发展。

  相关政府部门需加强与高校合作,明确培训考证的正规途径和查证渠道,公开发布、动态调整考培机构名单,让求职者对证书合法合规性和含金量心中有数。

  “考证大军”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的参考,而并非所谓的“官方权威认证”,也非职业准入资格证书。参加有关职业的专业培训及考证,更多的应该立足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而非仅仅追求一纸“英才”证书。(凌丹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