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应对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气候问题、环境问题,探索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优方案和行动计划,5月10日,由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金融研究基地、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广州)、广东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广州思创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粤港澳‘双碳’经济与可持续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形式成功举办。主会场设在学校B9二层中庭会议室,教师分会场设在行政楼201会议室,学生分会场设在教学楼A5-202。
会议主现场(张全胜 摄)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英国四国的专家学者。他们分别是:韩国建国大学金旭教授、日本兵库县立大学市川一夫教授、英国邓迪大学牟效毅教授、中科院广州能源所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骆志刚副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金融研究基地梅林海教授。四国专家围绕“如何实现粤港澳双碳目标,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进行学术演讲。共有来自政府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界、新闻界和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碳金融等内容的各界人士以及学校师生300余人参加。会议由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杨星教授主持。
研讨会上,金旭教授以“韩国低碳经济发展与中韩合作”为主题进行演讲。他从中韩两国气候目标着手,梳理了韩国和中国低碳经济政策的发展脉络,并逐渐切入低碳经济的核心——能源转型,完整介绍了文在寅政府的新能源政策以及尹锡悦政府对韩国气候目标的继承和对新能源政策的改革方向。随后,通过韩中新万金合作项目,概述了中韩在未来共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协作路径。
骆志刚博士作了“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实践与启示”的专题演讲,系统阐述了双碳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企业、风投及金融机构的低碳驱动力,并详细解释了中国绿色金融的制度框架、绿色金融的最新进展,如央行出台的碳减排直接融资工具,生态环境部主导的气候投融资试点等。同时,介绍了具有中国制度特色的多层次、多品种的碳市场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在不同场景下的绿色金融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平台架构,展现了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积极探索。
市川一夫教授围绕“日本企业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主题以宏观和微观并重的视角,从地球环境问题谈起,随后聚焦到人类工业化进程所导致的气候问题,并阐述了通过经济金融手段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依据。他结合日本启动核发电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谈到,解决环境问题仍需企业层面的重要环境管理工具——环境会计,并结合其目前的研究,分析了环境会计的内部和外部职能。
牟效毅教授围绕“通往净零的坎坷之路”发表主题演讲。他介绍道,英国将在2050年实现净零目标,并分享了英国为实现净零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方案和措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增加对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及成本产生的影响。
梅林海围绕“双碳”目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于挑战发表主题演讲。他展示了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双碳”目标有效实施路径:基于要素有效替代的分析,介绍了“双碳”目标对高耗能行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并对稳妥有序推进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提出了相应见解。
专家演讲(杨祎 截)
经过紧凑有序的交流研讨,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金融研究基地学术研讨会进入尾声,杨星致闭幕词。她对各位领导、嘉宾及为会议提供支持、帮助和资助的单位表示感谢。她谈到,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金融研究基地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对低碳经济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了解了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意义是深远的。大学应该是,也永远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启蒙于大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它结出最新最美的科学研究之果。”
学校经济学院院长杨星教授致辞(杨祎 截)
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经济学院刘牧心老师谈到,通过各位专家教授的介绍,更加系统地了解到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实现碳中和的具体路径,各国围绕碳中和目标和本国情况所制定规划和路线展开热烈讨论,对于中国能源行业、金融行业以及相关企业的低碳发展规划十分具有借鉴意义。2020级经济学专业2班刘荣发同学表示:“研讨会上专家的精彩演讲,加深了对低碳经济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作为青年学子,我们也要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及注入新动力。”(图文/杨钧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