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招进行时 丨吉林大学强基计划
2022-04-13 17:15:21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教育频道消息:自高校“强基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不断加大强基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入围比例,高校也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2022央广网《直击高招-高校强基计划》是由央广网教育重点打造的权威高校强基计划宣传品牌栏目,面向开设强基计划的高校进行2022强基计划新闻征集,特邀请高校招办主任、专家向广大考生家长解读强基计划,介绍强基专业,分享强基政策。2022年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陆续开展,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强基计划高校是吉林大学。

2022高招进行时 丨吉林大学强基计划

  学校基本概况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下设52个教学单位,18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成果。学校聚焦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网络布局,目前已经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48所,前200的67所。学校与12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40个中外合作平台。学校坚持“统筹谋划、规范管理、科学运营”的指导方针,采用“校企分开,放管结合”管理模式,打造“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学校-吉大控股-投资企业’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积极深化校办产业改革。依托学校科技、人才优势,通过校地联动、校企合作、扶持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推进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学校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为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质量社会服务、高起点国际交流合作、先进文化引领的重要基地;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职工引以自豪、让社会高度赞誉、让世界广泛认同的大学。

  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吉林大学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对于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中获得全国决赛一、二等奖,并且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公布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可以破格入围。破格入围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必须与竞赛对应。

  吉林大学强基计划部分课程实行英语授课,建议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报考。

  招生专业

2022高招进行时 丨吉林大学强基计划

  注:1.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吉林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2.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需符合所报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

  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4月10日—30日考生可登录吉林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183),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考生只能填报一个专业志愿,报考吉林大学“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三)考生须于6月12日—20日登录报名平台确认参加吉林大学校考并签订承诺书,未确认者视为放弃。

  (四)入围校考办法

  对于第一类考生,在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达到生源所在省公布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以各省份划定分数线为准,下同)上理科110分(含)、文科50分(含)、综合改革60分(含)的基础上,依据高考成绩,原则上按照不超过吉林大学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四倍确定各省入围吉林大学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可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吉林大学破格入围的条件和相应高考成绩要求,即可入围。破格入围人数不受限制。

  考生请于6月27日上午10:00后登陆报名平台查询入围情况。

  (五)吉林大学考核

  1.考核时间、地点

  考核时间:2022年7月2日开始

  考核地点: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考生请于6月30日10:00后登录报名平台打印准考证。具体考核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2.考核安排

  入围考生请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准考证按时参加吉林大学组织的考核(含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1)笔试、面试内容(满分均为100分):

2022高招进行时 丨吉林大学强基计划

  (2)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面试重要参考。

  (3)体质测试方式为考核坐位体前屈、跳绳。

  (4)高校考核成绩折算办法:高校考核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2。

  吉林大学考核工作安排可能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届时会再进行通知。

  (六)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7.5×85%+高校考核成绩×15%。

  2.确定录取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在笔试和面试成绩分别达到60分基础上,吉林大学根据考生专业志愿和同省份该专业的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预录取名单。如综合成绩相同,优先录取高考成绩高者,再相同,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专业依次为数学、语文、外语成绩高者,古文字学专业依次为语文、数学、外语成绩高者。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体质测试成绩好的考生。

  对于第二类考生,在笔试和面试成绩分别达到60分基础上,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根据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预录取名单。如综合成绩相同,按第一类考生同分录取规则录取。

  吉林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吉林大学于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培养环节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针对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全程导师制,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和环境,加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与学科交叉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夯实学生基础学科能力素养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强化学业质量保障,开展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学校坚持“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育人原则,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各专业实施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考核与进出机制。

  (三)符合吉林大学强基计划培养要求的学生,可选择“本硕”或“本博”衔接培养模式,直接转段进入吉林大学研究生培养阶段继续培养。

  (四)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录取专业之外的专业就读。

  其他说明

  (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对于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上传至报名平台。对于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报名平台。

  (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吉林大学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吉林大学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三)对于确认参加学校考核又无故放弃的考生,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并如实记入诚信档案。

  (四)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

  监督保障机制

  (一)吉林大学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在吉林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吉林大学教务处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和吉林大学考试中心分工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吉林大学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

  (二)吉林大学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三)吉林大学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吉林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监督邮箱bkzsjd@jlu.edu.cn。(图文/吉林大学)

  咨询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

  咨询电话:0431-85168305

  传真:0431-85166226

  电子邮箱:bkzs@jlu.edu.cn

  吉林大学招生网:http://zsb.jlu.edu.cn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

2022高招进行时 丨吉林大学强基计划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