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人才解了企业大痛点
2022-03-23 10:00:28来源: 中国教育报 责编:冯实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解决了我们的小语种人才荒。”湖南一家国际物流公司操作部经理苏艳告诉记者,该公司贸易对象主要是以俄语为主的国家,成立之初因缺乏俄语人才,开展工作存在很大困难。而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先后20多名俄语专业学生到该公司就业或实习,助力公司业务开展,公司成立仅几年,年营业收入就达到2亿元以上。

  近年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建设小语种专业,助力湖南与世界各地的商贸往来,70%的外语专业毕业学生直接服务于“湘企出海、湘品出境”,有力解决了外贸企业对小语种人才需求的大痛点。

  找准定位:解决企业出海人才需求痛点

  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自贸试验区获批……近年来,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小微型外贸公司和跨境电商企业悄然兴起,企业对精通外语语言知识、掌握外贸业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走高。

  不过,小语种人才培养却相对缺乏。阿拉伯语是22个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这些国家均在“一带一路”沿线上,但我国每年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只有1000余人。同样,在葡语国家和我国经贸往来不断发展的当下,我国每年葡萄牙语专业毕业生也只有1000余人。

  “对于地处内陆、位居中部的湖南来说,小语种人才缺口更大。所以我们加强了小语种专业建设,着力为社会发展尽到我们的责任。”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董事长宁平说,作为一所以外语类专业为主导、以涉外商贸服务类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校迅速构建了商务外语特色专业群。

  2010年,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阿拉伯语专业成立,这是中南六省第一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该专业主要培养“阿拉伯语+国际商务”的应用型阿拉伯语人才,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中阿文化交流。

  同时,应用俄语、应用西班牙语、应用葡萄牙语……各类小语种纷纷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安家”。目前,该校外语类毕业生就业率达98.6%,其中70%的外语专业毕业生直接服务“湘企出海”战略,每年约有10%的学生赴境外就业。

  找准模式:破解高职院校外语类人才培养痛点

  与本科院校相比,外语类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如何让学生有竞争力、在企业中受欢迎,一直是学校的痛点。

  2012年,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外语类专业设计“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兼备、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兼通、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兼有的“三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们将人文素养全程融入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拓展中,职业素养更是全方位聚焦职业教育,多元化聚焦职业体验。另外,我们鼓励外语类专业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取得相应的国际资格认证。”该校教务处处长赵慧敏说。

  而对于“外语技能+专业技能”的培养,该校更是下了大力气。在课程设置方面,所有专业实现了外语教学3年不断线,所有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全部采用多语主持、同步翻译的方式,并积极组织外语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外语竞赛活动。

  对于专业技能,该校实训教学根据各外语专业特征,在校内建立商务谈判实训室、同声传译实训室、国际商务业务综合实训室等20多间。每个专业建立了5—8个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必须有1—2个为“湘企出海”的规模企业。

  “我很感谢学校对我的全面培养,除了语言技能外,我还学习到了各类商务技能,并作为志愿者全程参加了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这种大型活动。”该校应用西班牙语专业大三学生柯静茹说。

  找准渠道:破解校企精准对接痛点

  “过去,企业难以精准找到符合需求的人才,毕业生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院长肖建安眼里,教学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是该校深受企业欢迎的理由之一。

  近年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通过建设产教融合学院这一平台,实现了3个对接:课堂教学和岗位知识需求紧密对接,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需求紧密对接,专业培养体系和社会行业需求紧密对接。

  2021年,有10余家电商公司到该校招聘俄语人才。针对市场情况,该校在俄语专业拓展课程模块里新增了跨境电商运营课程模块。

  为进一步紧密对接市场,该校与湖南高桥大市场多家企业筹备建立小语种服务中心,先后与151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设了6个校企合作订单班,还在校内建立了数个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该校投资300多万元,在行政科技孵化楼6楼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校内跨境电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共设465个实习实训岗位。基地将跨境电商企业真实场景搬入校园,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在校内开展真实电商项目运营和项目售后服务。

  “基地每年为湖南和珠三角地区培养约800到1000名电商从业人员,从而实现让学生毕业即就业的高质量精准对口就业模式,推动校、企、学三赢。”产教融合学院教师彭晋湘说。(中国教育报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曹鑫宇 唐佳莉 杨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