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云讲堂】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庞思平
2021-06-02 17:30:0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专业云讲堂】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庞思平

  国际在线消息: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庞思平做客《专业云讲堂》,为广大考生深度解读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主题:“材气十足、料定北理”

  嘉宾:庞思平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嘉宾介绍:庞思平,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国防科技卓青等,“高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含能材料/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中国兵工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教学方面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首都劳动奖章等。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庞思平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发展历史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成立于2002年,材料学科建于1952年,1955年开始培养研究生,为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北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211工程、985 工程、“双一流”等历次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为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北理工材料学科2020年ESI世界学科排名进入1‰;在2020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百强;在2020 US new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第87名。

  多年来,北理工材料学科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突破了系列“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材料科学领域的领军领导人才,走出了一条“顶天立地”的学科发展之路。

  专业特色介绍

  材料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封装技术、材料化学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6个本科专业。电子封装技术专业为国防紧缺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学院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材料学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学科自创建以来,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围绕国家战略、重大工程开展科研攻关,全面服务于海、陆、空、天、电各领域的关键材料需求,有力支撑了产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复合发展。五年来,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参与)、二等奖1项;牵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参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获省部级奖励和学会奖励10余项。科研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持续推动材料行业技术更新,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自主创新成果、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居国际第一梯队。

  在深耕国家重点领域的同时,材料学科还积极统筹谋划科研发展新路径,拓展民用领域,建设了冲击环境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火安全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平台,扎实推进新能源、环境工程、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新材料研究,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材料学科还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依托现有特色学科方向,谋划布局了生物医用材料、材料信息学、智能材料与结构3个交叉学科方向,探索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

  专业培养计划

  北理工材料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国家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需求,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阔的国际视野,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实践创新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能够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新能源材料以及电子封装技术领域胜任科学研究、材料设计与工艺开发、材料制备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近年来,北理工材料学科秉承材料人与生俱来就有着“矢志报国、勇于担当”的精神密码,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为抓手,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服务基层建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尤其材料学科的科创成果丰硕。建立了“2个双创实践基地、22个校外实践基地、80余名教师双创指导教师的学生科创平台。同时为了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材料学科打造集约型开放共享科教融合平台,资源向大学生实验课程、创新创业开放。同时采用以大项目、大团队为牵引,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2016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竞赛奖31项、省部级竞赛奖近40项。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三金一铜,实现了奖项级别和数量的双突破。

  材料学科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立足新能源材料、光电半导体材料等领域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国际交流活动。坚持“走出去”,学科与美国、德国、以色列等10余个国家的30余所世界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访学项目,覆盖率达到30%;坚持“引进来”,近五年学科引进海外人才20余名,开设全英文课程9门,与奥克兰大学、都灵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

  专业发展意义

  材料科学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航天、航空、航海、信息、国防等高新技术进步的基础,北理工材料学科一方面着力于在燃烧、爆轰、超高速、超高温等极端条件下面向装备服役的先进特种材料的研究,另一方面,致力于新能源、阻燃、光电信息等新材料的应用与协同发展的前沿研究。材料学院力求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材料学科。

  专业发展现状

  材料学科的发展过程遵循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从细分走向综合。各门材料学科通过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由细分最终走向具有共同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全材料科学。因此,北理工材料学科将开展“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人才培养特色。宽口径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人才,加强并拓展一级学科基础课程。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增大基础课比重,拓宽基础课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范围。此外,还注意增加新兴学科的内容。宽口径、多方向的材料工程的高级技术人才,必须树立大工程、大材料的思想,北理工材料学科将在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内容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培养出适应材料尤其国防军用材料产业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优秀人才。

  专业就业方向

   近五年,本科毕业生读研的国内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工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境外大学有斯坦福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北海道大学、加州大学、早稻田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等。毕业生就业单位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政府机关单位等。(图/北京理工大学 文/杨钧喆)

材料学院学生参加国庆70周年大典

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荣获三金一铜

材料学院09421701班荣获2019年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

2020 年社会实践工作荣获“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材料学院承办“党的旗帜就是奋斗方向”师生宣言发布活动

材料学院“藿然而愈”社会实践团科技扶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