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推进中小学秋假试点
2025-11-18 09:45:14来源: 中国教育报 责编:卢家傲

  原标题:全国多地推进中小学秋假试点——如何过好新“上线”的假期

  “秋假来啦!”伴随着金黄的银杏、斑斓的色彩,全国不少地区的中小学生迎来了第一个秋假。近期,中小学秋假试点在全国多地推进,浙江实现全省覆盖,湖北、广东、四川等省份纷纷落地具体方案。

  四川省绵竹市天河小学六年级学生杨虂晨刚刚结束了她的第一个秋假。“很开心!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3天的假期连上周末被她安排得满满当当,“我和好朋友拿着学校的《秋假趣味指引》去年画村‘寻宝’,爸爸妈妈还带我去了九龙山徒步。”

  “春秋假”一度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秋假处于学期中段,怎样更好地度过?家长无法照看孩子怎么办?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为何要放假

  闲暇出智慧 活动促成长

  秋高气爽,正是开展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的好时节。

  “我们的秋假在9月底,和国庆假期相连,刚好能错峰出游。在秋假前半段,我们一家去了四川,参观三星堆博物馆、都江堰,还领略了九寨沟的美景。假期后半段,我们就在家休整,适当安排体育锻炼。”杭州某四年级学生的家长袁林利说。

  杭州是国内最早探索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城市之一。杭州市学军小学放春秋假最早可追溯到20多年前,在校长张军林看来,春秋假制度是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适度休息有助于身心健康,也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和家庭活动”。

  “一开始有部分家长担心‘放假了,学习放松了’,我们通过家长会等途径不断引导,家长逐渐意识到‘闲暇出智慧,活动促成长’,春秋假越来越受欢迎。”张军林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薛二勇分析,春秋假能为学生创造转换场景、转移注意力的“主动休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知识发展和创新创造的角度看,它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机会,让课堂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驱动力。

  放假干什么

  关注孩子需求 重新定义“学习”

  为了帮学生度过有意义的秋假,多地学校推出了聚焦自主实践的趣味作业:绵竹市天河小学发布《秋假趣味指引》,设置“完成一幅秋游地图”等实践作业,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杭州市学军小学严控作业量,主打实践性、体验性作业,鼓励学生坚持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和阅读。

  “对于第一个秋假,家长询问的高频问题集中在怎么引导以及怕孩子虚度时光上。”绵竹市天河小学校长罗庆说,“我们建议家长利用假期增强亲子对话,重新定义‘学习’,一次完整的家庭出游规划、一次深度的家乡文化探访,本身就是对自主学习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的极佳锻炼。”

  如何更好地度过这段时光?薛二勇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强调体验感和体悟感。学校要注重引导学生具身学习,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到知识、能力和素养在万事万物中的真实应用和魅力。

  在袁林利看来,家长的关注重点应放在孩子需求上。“无论是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在家里做‘小当家’,都能让孩子有所收获。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给予他最需要的支持。”袁林利说。

  怎么放好假

  提供多元支持 不能“一放了之”

  春秋假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吗?家长没有假期怎么办?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作出回应:春秋假利用校历中的机动时间安排,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如果家长在秋假期间无法照顾孩子,可以将孩子送至学校免费托管。

  “部分学校在推行秋假中确实面临着‘家长看护难’等现实问题,这本质上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如何配合的问题。”薛二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把握好灵活性、支持性原则,允许各地根据时节、自然人文、工作习惯的差异,在具体时间和引导性安排上灵活调整。由学校、社会机构提供看护支持,政府通过资助、财政资源配置给予相应支撑。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落实托底责任,不能‘一放了之’。”张军林说,学校应尽早告知家长春秋假安排,以便家长提前谋划。精心设计综合实践作业,并把家长引导到假期指导中来。考虑到部分双职工家庭的实际困难,学校要开好假期托管班。

  结合国内外有关经验,薛二勇建议,要做好制度建设,对学校和教师形成一定的激励;引导社会机构参与到春秋假中,开发生涯教育、地方特色课程;更好发挥博物馆、科技馆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合力,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春秋假期氛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