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重庆市永川区在吸纳人才工作方面敢于创新,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实现快速筛选、精准对接人才服务,在人才与企业精准对接过程中,通过数据跑腿、政策找人,让人才充分体会到便利与贴心。不仅是永川区,重庆市以“渝才荟”作为全市人才服务的数字总枢纽,打通全市21个部门的政务数据,以“智配”推动人才政策直达快享甚至免申即享。
对企业而言,时间的节约等于效率的提高,而效率的提高就是效益的提高。企业效益不仅关系到企业生产力、竞争力,更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引才时间的节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投入,企业运营成本随之相应减少,竞争力水平有所提高。受转型发展需要、人才流动性强等因素影响,不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尤其是一些高新、新兴企业,有的每个月都会提交用人需求信息。如此一来,在当下的就业市场上,一方面表现为大量人员需要就业,产生海量的就业需求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不少合适人员充实到工作岗位中。那么,政府如何做好人才对接工作呢?重庆市永川区在吸纳人才方面采用的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策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利用网络便利性招聘人才是当下不少地方和企业的普遍做法,其中关键是利用大数据和数智化匹配人才信息需要,精心设计、避免信息重复,经过人才就业信息与企事业用人单位信息智能化匹配后,快速进入各自需求单位,提高各方工作效率。总之,利用智能化、大数据技术和政府人才平台对接,有助于高效解决企业人才需求,提高社会化用人时效、实效,体现的是当地政府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
在人才吸纳上实现“高精度”的同时,还需不忘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出对人才的关爱“温度”。目前,我国各地在人才招聘方面政策不同,人才生活、工作环境各有千秋。但是,不管身处何方,社会、城市、用人单位都要营造人才工作和谐的社会关系,能为他们的家庭生活、子女入学、工作环境条件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人文关怀和贴心服务。
作为引才、育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在人才招聘和创新人才工作中也要多措并举,通过优化人才招聘政策,校企合作以及校城融生等方式发挥人才工作潜能。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精准定位学校属性、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更需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人才招聘、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与所在城市在人才政策、资源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良好合作机制,形成校城融生新格局。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当下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径,在合作办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同担、成果共建”的原则,打造集教学、科研、生产、研发等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