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应重视培养想象力
2025-11-11 09:36:36来源: 光明日报 责编:卢家傲

  “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创新能力是一种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主体力量的思维。具体到现实的教育情境中,通过思政教育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要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上下功夫。

  想象力是马克思作为社会科学家所具有的独特品质。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曾指出:“卡尔·马克思之所以在智识上秀出群伦,根本上在于这一品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但青年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学说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过程,将这个天才的头脑发挥想象力的过程揭示出来,能够为新时代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想象力”培养提供借鉴和启迪。

  首先,想象力来自鲜活的感性生活经验的激发及其反思。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最初想象来自其在《莱茵报》当记者的经历。在这里,青年马克思发现了书本中的理性国家秩序与现实中向物质利益倒戈的国家制度之间的矛盾,思想受到巨大冲击,产生了“苦恼的疑问”,经历了一个“从天国降到人间”的思想下沉过程,初步发现了物质利益的作用。与此同时,马克思开始站到了农民和无产者的利益角度,关注到共产主义“不是目前的沙龙问题”,而应该把它当作“目前的重要问题”。感性生活经验的激发,使得马克思将个人困扰转化为公共议题,超出他自己生活的范围,去直面时代的大问题,关注社会生活更宏大的结构和本质,从而将个人经历与社会结构变迁结合起来,做到“小中见大,大中见小”,这就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想象的最初源头。

  感性生活、亲身体验是激活想象力的重要场域。今天我们身处的信息时代高度抽象化、数字化、技术化,过度依赖逻辑、概念、知识和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使得学生对国家、社会、历史和人的连接能力、感受能力弱化,进而导致生命体验缺乏,想象力贫瘠。这意味着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要更宽泛、质朴,更接地气,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校内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历史宏大叙事与个体微观体验结合起来,与个体生命连接,与社会生活互动,与时代精神同频,推动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实世界,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想象力来自多元、丰富、跨界的综合和综合性的再造。《莱茵报》时期的个人困扰使得马克思关注到“共产主义”这个时代的公共议题。但是,马克思很快意识到,当时各种形式的共产主义思想不具有现实性,重要的是发展出一种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在标志着马克思思想转向共产主义的关键文献《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将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以及宗教、政治、哲学、文学、革命等进行了多样性的综合。从中可以体味出,想象并非凭空产生的,常常来自现有观念的模仿、结合,个体在人类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连接,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想法。

  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的想象力,不能固守学科界限,而是要重视学科的整体性、跨学科的互动和通识教育体系的搭建。比如,马克思所做的是社会科学研究,而不是某个门类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等,我们很难以哪一个学科对其进行界定。目标过于明确、专业高度细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会导致教师和学生被固定在特定的轨道上,缺乏总体性思维,留给他们可拓展、发挥的空间极其有限,反而会形成一种束缚,使其丧失自由探索、跨界思考的能力和勇气。

  再次,培养想象力需要涵育关怀人性的心智品质。从青年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想象历程来看,想象力不仅基于对世界“求知”的理论兴趣,还深深关联着追求人的解放的实践兴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富有“想象力”的一部作品,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洞察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人的“异化”的生存境遇,深入探讨了共产主义与人的解放的关系,指出共产主义是人性的复归。这些探讨为共产主义学说提供了人学意蕴和动人基础,也是《手稿》具有较高心智品质的体现。

  这种建基于关心人、追求人的解放的心智品质之上的想象力启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从“教书”的操作层面下功夫,还要重视“育人”的基础协同作用。在一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困扰是什么?社会结构及其变迁对于追求人的解放的主要制约是什么?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致力于培养与社会发展能够相调适的人,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对社会结构变迁具有洞察力、责任感和执行力的人。这样的人,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够超越当下现状,对大多数人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一点,正是他们具有非凡想象力的集中体现。

  最后,想象力要带我们走出历史,首先要学会运用历史。马克思后来回忆自己的思路历程曾指出,他学的是法律,但是却对哲学和历史尤其感兴趣。历史思维和运用历史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一直加以贯彻的思维方法。马克思明确批判了创造论、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将共产主义的想象置于历史的土壤之中。

  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人类只有依靠自身才能走出历史。因此,历史视野和对历史材料的运用是孕育想象力的沃土。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想象力培养要以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为抓手,注重历史感的养成和历史观的培育。通过历史的学习,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对社会结构变迁和历史运动的知觉和理解能力,才能将我们的认知带到一个从容应对变局、积极面向未来的态势之中。(光明日报 吕红霞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