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不是简单地把教材搬到屏幕上,而是要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形式让课程入脑入心。”日前,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建元中学举行的一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让教师孙基恺深感获益匪浅。举行该活动的思政教育共同体是湖南首个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共同体组织,由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联合湘潭市42所中小学共同组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近年来,湘潭市通过市级统筹机制、教研协同创新、红色资源整合等多方面探索,打破学段壁垒,贯通育人链条,初步形成“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推动思政课由“分段独奏”迈向“全程交响”。
破局
市级统筹实现全域协同
红色是湘潭最鲜明的底色。据统计,全市共有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等红色资源250余处。如何让红色基因深植于青少年心中?
“湘潭作为伟人故里、红色圣地,必须旗帜鲜明地扛起办好思政课的政治责任,深入挖掘运用本土红色资源,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湘潭市委书记胡贺波说。
2020年,在湘潭市委、市政府主导下,由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牵头,市教育局具体负责,依托市教科院和一线学校,正式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合作体系。
2024年11月,湘潭市出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立“1+2”管理机制:“1”即成立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2”即依托湘潭大学和湖南科技大学分别建设两个一体化共同体。
今年1月,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建的思政教育共同体,目前已经开展了16场教研活动,接待了3000余名中小学生实践研修。“我们组织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团队,深入中小学校,系统研究各学段思政课程内容。”该院副院长李伏清介绍。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则授牌41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验学校”,目前已开展“宣讲团走进大中小学”理论宣讲活动100余场,开展教研活动80余场。
连接
教研一体化突破“壁垒”
面对传统思政课各学段“各教各的、各研各的”痛点,湘潭构建了“高校牵头、区域对接、一体联动”的一体化教研机制。湘潭大学侧重理论研究,湖南科技大学聚焦课堂实践,中小学则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线并进的教研组,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全员育人。
“一体化教研机制有效连接起各学段与各学科,形成育人合力。”湘潭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敏表示。
2021年,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的“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为湘潭江声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梁迎新带来新视角,她组织初高中教师开展教学展示与集体备课,邀请高校专家讲座,推行“流动思政课堂”,实现跨学段教师共研共成长。
目前,跨学段集体备课在湘潭已成常态。高校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中小学教师参与大学教研,围绕同一主题设计梯度化教学方案,有效弥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缝隙。
湘潭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廖毅表示:“一体化已成为思政教师的共识,跨学段互动日益频繁,共学共研、共享共进的育人共同体正在形成。”
共建
开门共办思政课
在湘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思政课正在大中小学校园“绽放”,而这背后,是多部门协同发力的结果。
2022年,湘潭市在湖南省率先成立市红色教育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在市委宣传部下设红色教育发展中心,县(市、区)同步建立相应机构,系统整合红色资源。
3年来,湘潭市每年举办一次红色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大赛,鼓励开发红色课程。在此基础上打造的“韶山红课堂”线上平台,已推出35门精品课,点击量超千万。
湘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打造“红色文化教育馆”,组织“五老宣讲团”每周开展红色宣讲;湘潭市妇联推动“红色家风”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彭德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也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协同,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湘潭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永亮表示,未来,湘潭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多方对接优质资源,精心打造思政教师队伍,将“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一要求落细落小落实、抓早抓牢抓好。(中国教育报 记者 阳锡叶 余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