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京,早晚时分已然有些寒冷,广西桂林市凤集小学副校长钱聪归乡的行囊里装满智慧,“专家为我们栽好了AI‘树’,接下来我们要让它在课堂生根”。10月19日至22日,钱聪和中西部200名教师代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西部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题培训班,同一时间,中西部15万所中小学的31万名教师也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同步参训。
系统操作复杂、技术与教学脱节、学校硬件不足……AI在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课堂能否落地?培训前不少教师心存质疑。
这场培训给了他们信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校用“数字画像”定制学生成长路径、四川凉山民族小学借AI数字人破解认知局限……培训中多个中西部学校的鲜活案例给参训教师注入了强心剂。
“AI教育的核心差距不在硬件,而在理念与方法。”黑龙江省鸡西市园丁小学教师徐蓓在与中西部同行的沟通中找到了榜样,看到陕西省富平县仲勋学校教师曹玥即使无法实现班级人手一台平板,但他们利用班级共有的白板同样探索出AI赋能教学的道路,她感叹“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可以从‘用AI省时间’这个最低目标开始,逐步走向AI优化教学的更多可能”。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教师牟晓燕曾担心AI会消解语文学科的底蕴,但天津市西青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副主任刘蓓的讲座让她意识到,恰当使用AI可以让教师从学情的“模糊地带”解放出来,让教育智慧如虎添翼。
…… ……
“老师们从对AI存在陌生感甚至焦虑感转向了初步的理解、接纳和认同,从被动接受转向了主动思考和应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总结道。
从错别字入手,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丁玉海诠释了如何用AI从细微处解决真实问题;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中学教师陈义顺手把手地教大家针对教学场景精准选择AI工具;10位一线教师代表分享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做法与经验……没有大话空话,直击痛点、方法好学、工具好用是参训教师的一致体会。
撰写AI提示词“词不达意”、生成内容不符合需求是一直困扰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张琨的难题,刘蓓的“33法则”、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学张伟春的“RSTCC框架”等帮她厘清了使用逻辑,“如今我用AI沟通效率大幅度提升,回去后我要分享给更多同事,让大家少走弯路”。
“‘豆包智能体’既能设定成‘课程讲解员’,也能当‘办公搭子’一键生成会议纪要;‘IMA知识库’解决了资源零散、难以复用的问题……”这次培训,黑龙江省鸡西市园丁小学教师徐蓓学到了很多即学即用的“利器”,手中的AI不再是飘在空中的概念,而是能精准嵌入教学全流程的好帮手。
得到了真材实料,不少教师直呼课堂变革就在眼前。“AI让课本人物‘开口说话’,历史场景‘重现眼前’,课堂真正‘活’了起来。”新疆哈密市第十四中学教师许力平说。
“面对AI,不应是岸上的观潮者,而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培训中河南省内乡县第四小学副校长陈继有感而发。
如何弄潮?短短几天时间培训,白天的课程马不停蹄,晚上参训教师也没闲着,他们分组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变革与创新开展学习研讨,反映心声,建言献策。
“现在没有一个专业的教育集成平台,大家都是在各个AI平台之间互相跳转,很不方便。”江西省南昌市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唐文直言不讳。
“培训热,应用冷。”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教师谷玉斌提出,很多教师将AI融入教学缺乏持续支持,培训效果难以转化为常态应用。
“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与AI应用脱节,学校对教师教案、作业批改等的考核方式老旧,让AI辅助显得有些鸡肋。”海南省澄迈县实验小学教师王诒玲忧心忡忡。
…… ……
“这些声音非常真实、具体,反映了中西部一线教师的迫切需求,为我们下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优化培训体系、强化支持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黄小华说。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人工智能素养培育纳入教师常态化专业发展体系,制定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中心,加大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课程资源供给,汇聚推出一批好用的教师教育大模型工具;开展培训后跟踪调研,强化培训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构建“学习—应用—反馈—提升”的闭环机制等。(中国教师报 记者 万景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