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虚假院校网站“一网打尽”
2025-10-27 09:37:41来源: 中国教育报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一次性披露了7所假院校网站,引起舆论关注。据四川省教育厅介绍,该厅接群众举报,有网站涉嫌以“广元职工医学院”等名义实施诈骗。经核实,广元职工医学院、四川省建筑经济学院等专业学校网站均为虚假仿冒网站。公开资料显示,近期全国至少有3个省份的14所假院校网站被揭露。

  尽管教育部已连续多年发布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各地教育部门一般也提供了中等职业学校名录查询渠道,但各类虚假院校网站仍屡禁不止。这无疑再次提醒全社会,不能低估相关骗术的顽固性和再生能力。

  事实上,“野鸡大学”现象已存在多年。近年来,教育、公安、网信等部门持续加大招生诈骗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野鸡大学”开展的违法违规招生活动。但正如此次全国又冒出十余所假院校网站所示,相关的骗术并未销声匿迹。甚至,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骗术手段也在“升级”。如制作足以“以假乱真”的院校网站,就很容易让一些家长掉入陷阱。

  并且,这里面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即如今被仿冒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普通高校,而是进一步延伸至中等职业院校。像此次披露的假院校网站中,多数都属于中高职院校。这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近年来随着对“野鸡大学”打击力度的加大,诈骗分子开始将目标转向监管相对薄弱、信息透明度较低的职业院校领域,将其视为“新蓝海”;其二,随着职业教育的政策利好与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部分诈骗者闻风而动,利用家长对职业教育的选择意愿实施精准诈骗。此外,相对于大学,中高职院校数量更庞大,类型也更多,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为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这一状况,家长和监管部门都需提升防范意识与应对能力。对家长而言,无论是选择大学还是职业院校,都必须将信息核实放在第一位。在信息查询高度便捷化的今天,如果能够多一重信息核查,相信被骗的概率就将大大压缩。对教育监管部门而言,则也应进一步加大职业院校领域的“打假”力度。例如,在招生季可参照发布高校名单的做法,主动公布具备招生资格的中职学校名录,让家长有更直接、权威的参考。同时,针对日常查处的假院校,也该第一时间给予曝光。

  归根结底,“假院校”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各方都尽到自身的信息核查和监管职责,再“精美”的造假术也将无处遁形。(中国教育报 朱昌俊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