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 让“漫灌”走向“滴灌”
2025-10-24 09:39:17来源: 人民网 责编:卢家傲

  古语有言,圣贤施教,各因其材。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施教,一直是高质量教育的目标之一。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传统教育往往采用“统一教学”模式,成绩优异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如今,人工智能(AI)的出现,正推动教育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目前,中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依托AI技术,构建起覆盖城乡的资源共享网络。它并非简单地将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优质课程“搬运”到偏远地区,而是通过大数据细致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记录数据,为不同地域、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举个例子,山区的学生若数学基础薄弱,平台会基于其此前学情数据,优先推送基础知识点讲解;学生若在平台频繁浏览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系统则会自动匹配推荐相关文化拓展课程。在浙江杭州,部分学校正在试验“未来课堂”,学生佩戴简易脑环后,可实时采集注意力波动、记忆力峰值等脑电数据,课后系统还会推送一对一虚拟辅导……这些数据化的手段,有助于摆脱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做到“千人千策”。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个性化施教,不能全部依赖AI。如果说AI的个性化,仅在于对学生用户一对一的精准反馈,AI数据库本身仍是标准化的;那么,教师“言传身教”模式的个性化,则在于每个老师基于自身经验形成的独特个人魅力与鲜明教学风格,这是AI无法替代的。

  同时,AI虽能在学生知识汲取过程中给予个性化反馈,但教育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启发与价值观的塑造,这恰恰是AI难以复制的“温度”。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能通过学生皱眉、低头等微表情,敏锐捕捉到他们未说出口的困惑;学生因考试失利而沮丧时,教师的一句鼓励、一次耐心的谈心,就能帮助孩子重识信心……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互动,是冰冷的算法与数据无法实现的。

  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AI工具与传统经验都要充分利用。一方面,要积极应对AI大潮,用其强大的算法弥补传统模式忽视学生差异性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度依赖AI,用标准化的分数和答题正确率评价孩子成长。

  让AI始终带着“温度”,守护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中国将人工智能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非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编程技巧,而是通过真实场景激发思维能力。有的高校开设“AI+医学”课程,学生借助算法优化病例诊断流程,同时学习如何平衡技术效率与医患沟通的人文关怀。这让学生在AI实践中学会系统思考、创新突破,实现了让技术服务于“育人”,而非让教育迁就技术。

  AI+教育,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但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升级,“育人”始终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未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要在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的同时,守住育人为本、教师主导的底线,真正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注入精准助力与温暖关怀。(人民网 焦立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