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12日,贵州安顺、榕江、花茂,由学而思联合腾讯公益共同推出的“给孩子的第一节AI课”公益项目,给当地孩子送去充满知识与欢笑的AI素养课,为2025年暑期公益行动划上圆满句号。同时,学而思正式加入公益项目“石榴籽计划”,并向当地学校捐赠学而思“微型博物馆”、学而思学习机、优质图书等物资,共同推进教育公益的落地和长期发展。
学而思向安顺天龙中心小学捐赠学习机
据悉,“给孩子的第一节AI课”项目自6月正式发起以来,联动29所高校支教团队,深入全国120余所小学,惠及20000余名学生,依托学而思专为项目打造的课程内容,孩子们在互动和实践中对人工智能有了直观认知和上手应用,科技认知与创新兴趣都有所提升。
近日,学而思录制的《给孩子的第一节AI课》又正式入驻“学习强国”平台,率先为全国的学校、师生和家庭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进一步推动AI素养的普及。
携手腾讯公益、“石榴籽计划” 共同实践教育公益
地处“黔之腹”的贵州安顺,历史文化悠久,有“安顺地戏”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走在小学校园里,也随处可见浓厚的阅读文化氛围。
“孩子们太热情了!”学而思的李老师专程从北京赶来,在安顺天龙中心小学讲授了一堂AI通识课。她不仅带领孩子们了解“什么是AI”“有哪些常见的大模型”“AI的实际用途”,还指导学生用“小思AI”生成自己未来职业梦想的照片,“看到‘长大后的自己’,孩子们兴奋极了!AI的酷炫能力让课堂氛围更活泼,孩子们的提问和表达热情更高了。”
小同学们通过小思AI“预见”20年后的自己
正值久久公益节,学而思携手“石榴籽计划”团队陆续走进贵州、上海两地。在贵州,团队为三所小学的孩子们带来AI启蒙和博物科普课程,并捐赠学习机、微型博物馆、AI智能眼镜等物资,给当地的科学教育资源提供更丰富的选项。
学而思博物负责人张丹博士的博物课堂同样精彩纷呈——近距离触摸观察矿物化石、昆虫标本等珍贵教具,让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被充分激发,纷纷主动记起了笔记。值得一提的是,由学而思博物联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起的“给孩子100座博物馆”公益项目已落地超过一百所学校,这一次也将“微型博物馆”带到了贵州的孩子们身边。
学而思博物张丹博士现场讲解“微型博物馆”
作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公益的企业,学而思不仅通过公益捐赠、资源共享、技术支持等方式落地了多个公益项目,更链接社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教育公益。此次与腾讯公益、“石榴籽计划”及多所高校支教团队的协作,正是将AI与科学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孩子心中的一次实践。
以素养教育激发创造力 让未来触手可及
9月7日,学而思还参与了“石榴籽计划”于上海五角场万达举办的伴读活动及捐赠仪式。此次活动由央视体育频道的知名评论员曾侃主持,让学员们参与到阅读分享中,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学而思为“石榴籽计划”捐赠的学习机、博物教具等物资,有望使更多孩子从中受益。
在贵州多所小学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学而思邀请到贵州地质博物馆刁理品副馆长,将和学而思博物的张丹博士一起为全国中小学生献上一场博物馆云科考活动直播。
这次公益行的覆盖范围并不限于上海和贵州。近期刚刚上线“学习强国”平台的学而思《给孩子的第一节AI课》,通过线上的形式,为全国的学校、师生和家庭提供了便捷的AI素养学习途径。
上线“学习强国”平台的学而思《给孩子的第一节AI课》
无论在哪里,教育公益都可能点亮孩子们心中的梦想,并帮他们指引通往梦想的路。
近年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工智能素养培养更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焦点。从国家政策到基层学校,科学与人工智能教育在教学中的权重不断提升。学而思基于多年在素养教育与教育科技的积累,将自身的教育产品和理念持续注入公益项目——无论是学而思学习机“手拉手”公益捐赠、“给孩子100所博物馆”,还是“给孩子的第一节AI课”,都致力于“从知识传递到思维赋能”的转变,帮助乡村和城市的孩子同样感受科学之美,建立创新自信。
贵州捐赠活动现场的小学生们
“‘给孩子的第一节AI课’只是一个起点。”项目发起人、学而思执行总裁、学而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位晨表示,“现在人工智能素养获得了各个层面的重视,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能够有所补充和助益,让更多孩子在早期就能接触和理解人工智能。学而思会长期致力于用爱与科技助力教育创新与普惠,推动AI技术服务于人,助力孩子们的终身成长。”(图/文 焦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