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们。记者 张端 摄
古籍修复前后对比。安徽省图书馆供图
晨光穿过枫杨树叶缝隙,洒落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安徽省图书馆。
在这里,历史文献部的古籍修复师臧春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拿起润湿的毛笔,将褶皱的破碎纸片展平,再拼接到一起。这是古籍修复的关键环节,臧春华不敢马虎。
1913年建馆的安徽省图书馆古籍资源丰富,作为我国建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这里藏有古籍35万余册。2025年1月,安徽省图书馆入选“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今年39岁的臧春华和同事们长年累月地重复着配纸、补破、装订等工序。“修复一册古籍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甚至更久。”臧春华说,从事古籍修复工作,耐心、细心、责任心缺一不可。
貌似单调的修复时光,古籍修复师们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有的古籍内容很有意思,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每本书的装帧、破损情况不同,看似重复的工作实则有各种变化,所以我们对每本书都会有期待。”85后古籍修复师耿宁说。
“呵护好这些古籍,让它们从过去走向未来,这是古籍修复工作的意义所在,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到我们这项事业中来。”臧春华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