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除学前一年保教费 逐步降低家庭负担
2025-08-08 10:15:08来源: 光明日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对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政策惠及哪些群体?怎样确保政策落地落实?8月7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应了相关情况。

  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1200万人左右

  “可以说,这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政策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出台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坚持强化普及普惠原则,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1200万人左右。

  “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免保育教育费,确保政策可持续。后续将适时研究完善政策措施,让更多孩子享受政策红利。”郭婷婷说。

  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据介绍,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中央财政拿大头,对中西部地区也给予政策倾斜。各地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确保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这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

  “意见明确,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对幼儿园予以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担。”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说。

  确保大班开学时就享受到政策红利

  当前,距离秋季开学不到一个月,如何确保免费政策落实落地成为关键。许留庆指出,财政部将继续与教育部密切协作,尽快下达中央补助资金。当前,财政部已经足额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

  财政部将指导地方抓紧制定细化工作措施,分类细化省域内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标准,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督导地方落实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相关资金,落实省域内幼儿园免保育教育费的财政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确保不因为实施免费而影响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对于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拨缓拨补助资金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许留庆说。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表示,教育部将督促各地在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后,尽快部署实施。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升政策执行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各地将在8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让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同时,要依托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幼儿园在园儿童学籍信息管理,精准审核在园儿童数据及受助信息,强化与相关部门数据的对接共享与交叉稽核,做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为政策实施和资金拨付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

  实施“免费”政策后,幼儿园教学质量如何保障,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今年6月1日,学前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学前教育进入有专门法可依的新阶段。对此,刘玉光表示,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将根据相关要求,推动各地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质量。

  具体来看,要健全协调机制,结合地方实际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支持当地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合力。要规范办园行为,推动各地各幼儿园结合实际细化制度措施,严格幼儿园教师资质条件,严格规范日常办园行为。要提高保教质量,科学实施保育教育活动,深化幼儿园教育教研改革,落实好以游戏为基础的丰富的教育环境。

  在压实监管责任方面,强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幼儿园办学资质审核;加强过程监管,守牢规范办园的底线和师生安全的红线。强化督导评估,推进国家层面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优化督导评估程序,加大督导力度,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记者 鲁元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