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负责人程世勇做客2025高招进行时《专业面对面》的高考栏目,为广大考生深度解读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负责人程世勇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运而生。1998年,国家正式设立该专业,为培养社会保障领域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紧跟国家步伐,获教育部批准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培养基地。2010年,学校再获佳绩,获批开设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正式招收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如今,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已蔚然成林,成为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
培养目标:德才兼备,铸就时代栋梁
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北京市“双万计划”的一流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管理学和经济学功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精通社会保障理论与实操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多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中大展身手,为民生福祉添砖加瓦,为共同富裕铺路架桥。
课程体系:博古通今,构建知识殿堂
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精心构建了27门核心课程,共80个学分的课程体系。课程群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经济类基础三大板块,既博古通今,又融会贯通。这些课程群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学生全面的知识体系。
优势特色:匠心独运,彰显专业风采
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三大优势傲立群雄:一是就业率高且质量优,得益于专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二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团队成员学贯中西,100%拥有博士学位、主持过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教学成果斐然;三是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完备,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们在教学实践、仿真实训、专业实习等实践中成长,在磨砺中蜕变。在专业特色方面,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更是独树一帜:一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从学习、生活、思想、就业、考研等多方面全程助力学生成长;二是重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如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电子商务创意大赛等,成果丰硕;三是积极推进德育与智育协同育人,教学老师先后入选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市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计划等,教师团队荣誉不断。
就业前景:广阔天地,任君翱翔
近年来,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一片光明,签约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连续多年受到学校就业表彰。专业依托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管理三大学科群,在学生培养方面形成了三大特色。往届毕业生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与人力资源岗、社会保障岗、税收与社会保障工作等领域不断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均获得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同时,保研率、考研率、出国深造率的显著提升,更是为学子们的未来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25毕业季最新数据显示,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50%的学生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继续进行深造。
招生启航:诚邀英才,共绘未来蓝图
2025年招生季的大幕即将拉开,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诚挚之心,广纳四方英才。专业将严格按照国家及北京市和学校招生政策,为有志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学子们搭建一座通往梦想的桥梁。学校衷心的欢迎第一志愿考生前来报考,期待与各位考生携手共进,共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助力,为民生助力。祝各位考生心想事成,顺利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图/文 焦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