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招进行时【专业面对面】专访首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党支部书记付小雁
2025-05-21 09:02:47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党支部书记付小雁做客2025高招进行时《专业面对面》的高考栏目,为广大考生深度解读首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25高招进行时【专业面对面】专访首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党支部书记付小雁

首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党支部书记 付小雁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作为学校唯一的工科学院,自1995年成立以来,始终走在科技前沿。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三大本科专业,汇聚了780余名本科生与300余名研究生,共同进行学习探索、科研创新。学院师资力量雄厚,78名专任教师中,不乏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等学术精英,更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北京市教学名师等荣誉加身,为学子们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与科研平台。此外,学院还拥有7部北京市级精品教材,9个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信息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以快速而稳健的步伐不断成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主力军之一丝毫不敢松懈。

  专业特色:厚积薄发,成就一流本科

  首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科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重点建设对象,更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1年,该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在最近一轮教学评估中荣获B-级,标志着其在全国电子信息专业中位于前22%。为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专业建设了“电子系统可靠性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多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与数科院合作共建可信计算与嵌入式计算机平台、成像技术的安全验证中心,为学子们的科研之路铺就坚实基石。以研究课题为例,24年刚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天基高分辨率穿冰雷达系统设计相关的课题,就在学科交叉之下,教学老师们利用学院平台不断迸发创新创想,对国家“发展极地探测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战略需求的积极响应。

  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培养新工科人才

  首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基础-核心-创新应用”三位一体构建,涵盖电子、单片机、信号、通信、嵌入式、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核心课程,围绕语音、图像、遥感信息的获取、处理及数据应用展开。此外,学院还提供国内外院校交换培养、短期交流及与奥克兰理工大学合作办学项目,拓宽学子们的国际视野。特色教学模式“学院+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小组”与导师制、双师型三层培养模式相结合,注重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实现科教协同育人。

  学子风采:竞赛科研,硕果累累

  首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子在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均有出色表现。近三年来,学生参与度高达百分之百,市级国家级奖项频出,仅24年一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市级国家级各种竞赛中所获得的奖项58项,其中大三学生更是竞赛主力军。本科生科研项目与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众多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CF顶会、SCI及中文权威核心论文,更有学生顺利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深造。

  校园生活:文体并重,全面发展

  在紧张有序的科研工作之余,首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子们的文化体育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参观电信博物馆、校园歌手大赛、五四合唱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学术之余也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学院按月设计体育活动,拔河、球类、长跑等趣味运动会,强健学生体魄。同时,学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设心理大讲堂、三行情书、阳光小筑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关爱自己。

  未来展望:升学就业,前景广阔

  毕业之际,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子们面临升学与就业的选择。近三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百分之47,百分之41,百分之48.39的深造率居全校前列。学生相继保送或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就业方面,学生广泛分布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华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也有部分学生选择支持北京市的中小学教育事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将继续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多学科环境,构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欢迎广大考生报考,祝各位考生破浪前行,不负青春,尽情绽放!(图/文 晓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