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新物种”滇西野外地标科考研修营在昆明城市学院开营
2025-02-10 17:09:01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第三期“新物种”滇西野外地标科考研修营在昆明城市学院开营

  2月7日,第三期“新物种”滇西野外地标科考研修营在昆明城市学院开营。以“未来之问”为主线的本次活动是“新物种”AI大媒介未来研修营的第三期,也是“新物种”继哈密野外科考科普研学后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为期8天的活动中,优秀营员将与来自博物学、地质与古生物学、哲学、人类学、教育学、艺术学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30余位顶尖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多位教育与科研机构的校长、院长,中国著名探险家、传奇创始人以及各界观察员深入云南玉溪、楚雄、大理、怒江等多个地州的多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保护区开展科考研修。沿途,他们将走进黑井古镇的千年制盐古井、元谋人遗址,感受人类生存与进化的密码;探访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体验大地上构建的精神家园;在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考察生物多样性;在程海螺旋藻和丽江食用玫瑰的溯源体验中,了解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独特魅力。

  活动分为自然科考、人文科考和AI研学课程模块,深入田野进行社会学与人类学考察,并结合AI感知智能等科技,重启感知、开阔眼界、唤醒想象力,发现优秀拔尖创新人才。营员们还将学习野外生存技能,参与地质勘探、生物样本采集、生态环境调研等多项科研任务,深入了解滇西地区的自然生态与地质历史;深入少数民族村落,探究少数民族音乐与服饰的特征与疗愈功能,感受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期“新物种”滇西野外地标科考研修营在昆明城市学院开营

  昆明城市学院校长王昆来表示昆明城市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旨在实现无边界教育,推动人机共生。希望通过与各位专家和教授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科学考察与AI大媒介的未来发展之路,打造一种全新的教育范式,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文感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期“新物种”滇西野外地标科考研修营在昆明城市学院开营

第三期“新物种”滇西野外地标科考研修营在昆明城市学院开营

第三期“新物种”滇西野外地标科考研修营在昆明城市学院开营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知识产权局局长叶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著名博物学家刘华杰,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审美人类学研究专委会主任、云南大学教授向丽分别作了题为《打造地标科考示范高地 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人生博物》《云南之美:本土美学与艺术疗愈探索》的讲座。

  据了解,“新物种”AI大媒介未来研修营是国内首个以“未来之问”连接未来与当下的公益性创造力平台,由思想者、科学家、媒介学者、创客专家、数字艺术家等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出任导师,以跨学科素养与能力提升为特征,激发好奇心与反思精神,师生共创、研修“未来”。“新物种”旨在结合“想象力、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的传播实践,创造性地为不同学科专业的年轻学子们提供一个体验、展示、交流、践行的平台。

第三期“新物种”滇西野外地标科考研修营在昆明城市学院开营

  本期研修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指导,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元宇宙科技传播专委会、云南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主办,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基础教育专委会、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昆明城市学院、昆明传媒学院、燕京理工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联合主办,百度飞桨、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学院、先锋书店、丽江天意集旅游协办。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腾冲科学家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马敏象,云南地标协会秘书长吴政斌,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知识产权局局长叶明,昆明市科技局处长徐德慧,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处长李志坚,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校长、微影星火全球传媒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席张炜,先锋书店创始人、南京先锋图书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钱小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传播中心教授、著名博物学家刘华杰,东南大学校办副主任刘丽勤,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刘晓力,新华网未来研究院院长、新物种发起人杨溟,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尹家玉等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艺术家、学者、传媒人、企业家、投资机构代表,昆明城市学院校长王昆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俞竹青参加开营仪式。(图文/昆明城市学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