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理学院座落于“天府之国”四川省会成都。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欢迎大家到四川、到成都旅游观光。学校兴办于1999年4月,已有整整25年办学实践。2023年,学校一次性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获批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单位。开设有8大学科、11个二级学院和8个科研机构,目前学校在校生43000余人。
近年来,成都文理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以“出口畅、入口旺、中间有保障”为主要特点的“就业—招生—培养”联动的良性生态,为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超过10万人,其中不乏优秀代表,艺术学院郑钧同学创办“鸵鸟文化工作室”运营短视频,累计平台账号的粉丝超过500万,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创业之路;信息工程学院曹琨同学获第十三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传媒与演艺学院 2017 级陈沫沫同学被厦门大学人类学专业录取攻读博士学位;2024届校友文法学院蒋馨月获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这些案例数不胜数,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和对学校的满意度均超过97%。
牢记使命 为建设教育强国矢志担当作为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成都文理学院党委坚定不移地以党中央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多年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构建了一个相对成型的“ 2+135+6”党建工作体系,党建工作有声音、有地位,有体系、有举措,有作为、有影响,得到了教育部、四川省委系统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党建工作也成为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
推进一融双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党组织“对标争先”和“一融双高”建设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扎实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努力培养教职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躬身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耕耘奋斗。坚持全员化党性教育,通过党组织体系及各类载体,把党的知识、党的精神深深植入每个师生的心中。
擦亮宣传招牌,让世界听到文理的声音。成都文理学院积极推进大宣传格局建设,讲好新时代文理故事,在对内外宣传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官方微信、抖音传播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微信连续4年进入全国高校百强,抖音以全国第5的名次荣膺“全国高校卓越影响力帐号”称号。
狠抓内涵 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成都文理学院深入狠抓内涵建设,坚持办应用型大学,构建了“两型三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度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办学条件的改善,努力推进硕士学位培育单位建设,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五大学科专业群建设。成都文理学院在“十四五”之初,提出并构建了“教师教育、数智商科、文化创意、文旅康养、智能工程”五大学科专业群,近年来,在数智商科、文旅康养、智能工程等下大力气进行改革,确保设置的学科专业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立足学校发展定位和学科优势强化专业特色,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推进学科专业群交叉融合发展。
着力推进国际化工作新发展。“高端化、全球化、个性化” 是成都文理学院确定的发展战略,自2019年开始的国际化工作以来,坚持目标导向,从跟跑到并跑,实现了国际化工作跨越式发展,300余名学生成功赴国外知名大学就读深造。
以文化人 营造良好浸润式育人环境
成都文理学院始终坚持办大学就是办文化的理念,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强校”。
倡导积极健康校园文化。学校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倡导健康校园文化、活跃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团结带领广大文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时代先锋、锤炼意志品格,唱响文理“爱党爱国”主旋律。
打造七大品牌文化活动。成都文理学院坚持一年一度的“社团文化节”“读书月活动”“五四诗歌朗诵比赛”“科技文化博览节”等七大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系统构建起“7+11+N”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营造了良好浸润式育人环境。
站在新的起点上,成都文理学院将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坚定政治方向,以“两个确立”的政治坚守保证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砥砺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继续朝着“缔造常青学府,化育幸福人生”的办学愿景阔步前行,不断谱写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篇章。(图/文 成都文理学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