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际在线教育大会专访: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徐振剑
2024-12-28 15:04:36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12月19日,2024年国际在线教育大会顺利举办。此次大会从教育的深度改革与探索出发,汇聚教育领域顶尖的教育专家、行业先锋、知名校长、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众多权威媒体代表,旨在深度剖析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探索智慧教育的最新趋势与实践路径,携手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教育生态系统。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兴盛搭建起高端的对话平台与合作桥梁。

  受2024年国际在线教育大会邀请,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徐振剑接受了专访,以下是专访实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6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徐振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24国际在线教育大会访谈间的现场,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徐振剑,欢迎您,徐校长,首先请您和广大网友打个招呼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徐振剑:您好,广大网友们好!我是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徐振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主持人:请徐校长介绍下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的基本情况?

  徐振剑:首先,很荣幸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获得了 “影响力独立学院” 这一殊荣,这是对学校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努力与成果的高度认可。学校成立于 2004 年,秉承“高端化 全球化 个性化”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师资为依托,同时还广泛聘请众多专家、学者及业界资深人士来校从事合作研究、讲学、开设前沿课程,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多元化的学术氛围。目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14%,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92% ,且有3名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全员育人模式,为每为学生配备了辅导员、学业导师、学友导师、行业导师、成长导师,导师24小时陪伴在学生身边,切实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和发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多门类学科的优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多元化、全方位的学习成长平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 10 多个国家的15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研学实践、导师全程指导等一系列举措,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实现了“国内本科+国外硕士”的无缝直通。今年,我校2024届毕业生中已有近百人成功获得海外院校录取出国深造, 其中不乏有学生成功申请到QS排名前百的院校并顺利攻读硕士学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在国际化培养上的实力与成效。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资源丰富,与百余家校外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打造一流的实习实践基地,有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方面,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就业,倡导一专多能,鼓励学生考研,广泛拓展就业渠道,近年来,有数百名毕业生考取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重点高校研究生。

  获得 “影响力独立学院” 荣誉是对学校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这一荣誉将激励着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坚守教育使命,践行育人责任,继续以开放与创新的精神,深化国际化办学特色,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主持人:今年的主题“科技赋能 育见未来”,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在教育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如何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呢?

  徐振剑:在科技的时代浪潮中,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于今年创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这是学校在教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既要保证基础理论的扎实传授,又要将最前沿知识及时融入教学,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和影响,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主动使用,积极探索各种可能性。

  为了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学校在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积极引进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带来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前沿知识,充实了教师队伍。同时,学校举办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论坛及专题培训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能够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在学生培养方面,邀请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专家开展主题讲座。讲座使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技术背后的硬件基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点燃了学生们探索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致力于为师生打造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持续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实践项目和交流研讨,鼓励师生积极投身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在竞赛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在教育新质生产力方面不断发展,积极适应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主持人: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教育行业的成员,请您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做展望并送上祝福?

  徐振剑: “科技赋能”这一理念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关键路径,而“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则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与根本方向。在这样的指引下,教育行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

  在科技的强劲赋能下,教育将发生重大的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将深度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从教学内容的呈现到教学方式的创新,从学习效果的评估到教育资源的分配。这种科技驱动的教育变革将极大地拓展教育的边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人受益,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的赋能离不开教师的关键作用。教师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教师的角色将是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和组织者。强师工程将成为教育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和实践探索,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驾驭科技工具,为学生提供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教育引导。

  相信,随着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及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教育行业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开放和包容的发展态势。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学生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开展交流学习,共享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如此,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

  在此,衷心祝愿教育行业在科技的助力下蓬勃发展,以教育为使命,以科技为翅膀,引领学生飞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