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戴建华: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备法学与经济学双重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024-09-14 17:29:29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全球经济挑战之下,人才的培养核心竞争力值得深入探讨,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商学院作为培养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为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内企业管理作出了突出贡献。现继续推出2025年“商学院招生时间”特别栏目,邀请全国各商学院招生负责人,解读2025年商学院各教学项目、招生计划、项目特色,为考生选择适合的商学院提供权威参考。

  近日,特邀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戴建华教授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教育频道2025《商学院招生时间》。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法商结合注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者,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备法学与经济学双重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戴建华: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备法学与经济学双重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_fororder_1

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戴建华教授

  MBA项目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满足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主持人:“润商有法、行稳致远,培养具有法商智慧的新时代企业家、管理者”是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的办学理念请,介绍下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的基本情况?

  戴建华: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一个独特的“法商融合”培养模式。我们以“润商有法、行稳致远”为核心理念,强调法学与商学相结合,旨在培养既具备商业管理能力,又拥有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以法律为特色的顶尖高校,我们的MBA项目自然承载了学校深厚的法学资源。因此,项目不仅教授经典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还在课程设置中融入了丰富的法律知识。这种双学科交叉的特色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商业活动中的法律合规性和风险管理问题,成为具备“法商智慧”的新时代管理者。

  此外,我们的MBA项目还非常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通过与各类企业和法律机构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还可以通过实践项目获得宝贵的职场经验。我们提供了多个方向的专业课程,包括金融管理、企业战略、创新创业等,满足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学科、注重实践的平台,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法律意识的企业家和管理者。

  法商结合 注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者

  主持人:从学校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接下来请介绍下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MBA项目在人才培养上有哪些优势?

  戴建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MBA项目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与学校的独特定位和资源密不可分。

  首先,法商结合的特色是我们最大的亮点。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法律院校之一,拥有深厚的法学研究传统。MBA项目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法学资源,将法学和商学有机融合。学生不仅学习到经典的管理理论,还具备了深入的法律知识,能够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更好地应对法律问题,尤其是在企业合规、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表现出色。

  其次,我们的MBA项目注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者。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应对跨国业务的能力。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通过国际化的课程设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授课,帮助学生拓展全球化视野。此外,学校与多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和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提升自己的商业管理能力。

  第三,我们特别重视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实习机会、以及创业孵化平台,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商业环境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与顶级企业合作的实践项目,帮助他们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同时也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最后,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校友网络支持。中国政法大学拥有广泛的法商领域校友资源,这为MBA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的优势在于法商结合的独特培养模式、国际化视野的塑造、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及强大的校友资源网络。这些优势确保我们的毕业生能够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法商智慧的领袖型人才。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备法学与经济学双重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今年获批设立了“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请您介绍下这个项目的一些情况?

  戴建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今年设立的“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备法学与经济学双重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度学习经济学原理,能够从法律和经济两个角度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复合型人才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应对跨国商业交易、金融监管、企业合规等领域时,具备法学和经济学知识的交叉视角将为其提供巨大的优势。

  项目课程设置上,学生将同时修读法学和经济学的核心课程。例如,法律部分涵盖民法、商法、经济法等内容,而经济学部分则涉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金融市场等领域。这种双重教育体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此外,项目还非常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校将通过与各类企业、金融机构、律所等单位合作,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实践经历,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还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与经济学在现实中的交叉和互动。

  这个项目的推出,标志着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推动学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满足了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商学基础、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机制并实现学科多元化融合?

  戴建华: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在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学科多元化融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措施,确保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商学基础,还能够具备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首先,项目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多元化融合。除了传统的管理学、金融学等商科课程外,MBA项目特别引入了法律、科技、经济等领域的课程,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复杂的商业环境。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到与企业法律合规、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监管等相关的法律课程,这些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至关重要。这样的跨学科课程设计使得学生不仅是商业管理的专家,还能够具备法律、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储备。

  其次,我们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MBA项目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战、项目制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商业案例和模拟企业管理决策,学会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我们还会邀请来自各行业的企业家、法律专家和学者来进行讲座和分享,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趋势和创新实践。

  同时,学校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商业项目的机会。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MBA学生可以参与到实际的企业管理项目、创新创业孵化等活动中。这不仅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也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校还非常重视国际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我们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和学习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国际交换项目、海外实习等方式,学习和借鉴全球创新管理的先进经验,拓展全球视野。

  总的来说,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学方式、校企合作以及国际化平台,全面推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跨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中提升创新能力,成为具备全球视野和跨学科思维的商业领袖。

  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提供多个方面支持 帮助学生将创业梦想转化为现实

  主持人:学生入校后,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学校会给予哪些帮助和支持?

  戴建华: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并在多个方面提供支持,帮助学生将创业梦想转化为现实。

  首先,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专门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涵盖创业理论、商业模式设计、创新管理、风险投资等内容,帮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创业的核心技能。同时,课程还强调实际操作,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制学习和模拟创业过程,让学生体验创业中的挑战和机遇。

  其次,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通过与知名企业、创业孵化器、风投机构的合作,学生可以参与真实的商业项目,获得实际的创业经验。我们还设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设备支持以及创业指导服务。学生可以在校内孵化器中进行项目的早期开发,并通过学校的资源网络对接投资人和行业专家,获得宝贵的建议和融资机会。

  第三,学校定期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创业项目,接受专业评委的评估和反馈。学校还组织了丰富的校内外交流活动,包括创业沙龙、行业论坛、以及创新创业讲座等,邀请国内外的成功企业家、投资人和创业专家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此外,学校为创业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支持。MBA项目的导师团队由具备丰富创业经验的教授、企业家和律师组成,他们不仅帮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进行商业计划的优化和实施,还提供法律、财务、营销等多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学生规避创业中的风险。

  最后,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广泛的校友网络。中国政法大学MBA的校友分布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在法律、商界和创新领域,他们可以为创业学生提供资源、机会以及宝贵的人脉支持。这种强大的校友网络为学生的创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总的来说,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大的导师支持和广泛的校友资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在创业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成功。

  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领导潜力以及职业发展规划

  主持人:对于有意向报考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的学生,学生需要做哪些准备?在招生时会侧重考察学生的哪些方面。

  戴建华:对于有意向报考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领导潜力以及职业发展规划。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在申请过程中脱颖而出:

  1. 提升综合素质

  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注重培养具备全面能力的管理人才。因此,学生应提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这可以通过工作中的表现、担任领导岗位、组织团队活动或参与公益项目来展现。

  2. 强化商业和法律基础知识

  由于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特别强调法商结合,申请者应具备一定的商业管理基础,同时对法律知识有初步了解。建议学生在申请前,学习一些基础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律相关知识,以便在面试和笔试中更好地应对与商业和法律相关的问题。

  3. 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在申请时,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非常重要。学校会考察申请者是否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有明确的设想,以及MBA项目如何帮助其实现职业目标。申请者应思考自己希望通过MBA项目获得哪些技能提升,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中。

  4. 准备申请材料

  申请者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包括个人简历、推荐信、工作经历证明等。简历中应重点突出申请者的职业成就、管理经验以及领导能力。推荐信最好来自申请者的上级或行业资深人士,能够为申请者的能力和潜力背书。

  5. 参加入学考试

  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要求申请者参加全国MBA联考。申请者需要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尤其是在数学、英语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考试成绩将作为入学评估的重要参考之一,申请者应提前复习和备考,以争取高分。

  6. 参加面试

  面试是招生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校通过面试考察申请者的领导潜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发展规划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面试中,申请者应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成就,同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愿景。面试时要展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7. 展现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非常重视申请者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申请者应在申请过程中展现出自己在工作中如何引领创新、提出新思路以及在团队中承担的责任。此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或在社会事务中的积极贡献也会为申请者的申请加分。

  总结:

  对于有意向报考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的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强化法律和商业知识、明确职业规划,并在申请材料、入学考试和面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招生时,学校会侧重考察学生的领导潜力、创新思维、职业目标的清晰度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

  祝福和寄语

  主持人:感谢今天的精彩分享,让我们对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在节目的最后,请您为即将踏上MBA学习旅程的学子们送上您的祝福和寄语?

  戴建华:感谢大家对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的关注和支持!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特色。

  对于即将踏上MBA学习旅程的学子们,我想送上几点寄语和祝福:首先,MBA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勇于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洗礼。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提升管理技能,更要锻炼领导力,学会从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做到沉着应对复杂的商业环境。

  其次,希望大家珍惜这段学习时光,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团队合作和各类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法商结合的智慧将成为你们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有力工具。

  最后,我相信每一位学子都能够在中国政法大学MBA的学习中成长为具备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企业家和管理者。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和事业道路上行稳致远,成就非凡的事业与人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