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招进行时【专业面对面】专访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戴湘毅
2024-06-06 18:05:19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戴湘毅做客《专业面对面》,为广大考生深度解读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2024高招进行时【专业面对面】专访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戴湘毅_fororder_987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戴湘毅

  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卓越的教学成就,是北京地区最早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高校之一。该专业发源于始建于1954年的地理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

  早在地理系时期,专业教师就将旅游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对北京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物候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例如,1987年,许焕林教授在北京山区治理的研究中,就强调了山区观赏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随后,奚为民教授于1994年对北京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并基于形态特征和美化作用,拟定了野生观赏植物的分类系统。

  地理系的教师不仅在教学研究中关注了旅游问题,也较早介入到北京地区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中。1993年,毕维铭教授提出了上天入地、下水钻洞的昌平县“立体旅游”发展模式,为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基于地方政府委托,地理系的教师于1998年对北京郊区资源环境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规划研究,将北京山区分为西部太行山、北部燕山和东部燕山三大生态经济区,基于中心镇划定了18个亚区,其中7个区明确需要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从现在这些区域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当时的方案具有良好的前瞻性。

  地理系专业教师的这些工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地理系顺势开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旅游方向)”,正式开启了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2003年,专业更名为“旅游管理”,2006年取得了硕士学位点,并于2008年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获批旅游管理专业(MTA)学位点,2021年,又入选了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历经多年发展,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已成为一门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专业,为社会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

  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总体上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

  第一方面,鲜明的地理特色。得益于地理科学这一母学科的优势,旅游管理专业将地理知识与旅游实践深度融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空间思维、地理技术和区位特点等专业知识,具备敏锐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格局,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比如,依托学院在“教育部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9个地学类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借助学院师资,开设了《地理学基础》《旅游物候学》《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与智慧旅游》等相关课程。这些特色课程的设立有助于体现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地理学方面的优势特色,也有助于我们培养基础扎实、文理融通和技能全面的复合型本科生。

  第二方面,实践导向的教学。旅游管理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学院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实习实践机会。学生在校期间,秉承地理学野外考察的优良传统,每学期安排学生定期进行户外实习考察课程,涉及旅游业认知、旅游地学、旅游景观学、区域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管理等内容。通过这些实习,学生能深入旅游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也可以前往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景区、政府机构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为入职这些行业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

  第三方面,卓越的师资团队。旅游管理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大部分教师具有海外教育背景。基于教师的学科基础和教学研究兴趣,已经形成了“旅游规划与目的地发展”“文化遗产旅游”和“旅游信息化”等三个特色教学团队和教研室。总体来看,本专业教师团队的学术功底扎实,科研能力突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凭借着三大特色,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结合学院办学传统和首都区位优势,一直坚持“培养具有地理学特色的旅游人才”这一定位,持续完善“三位一体,四轮驱动”的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和全人培育人才机制。近些年,我们根据学科和旅游业的发展形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工作做法。在此,我主要强调三个方面:

  第一是,继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首都师范大学近些年一直把“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形成了许多方法和措施。旅游管理专业则主要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抓手。我们最早从2017年全面实施该制度,并在后续持续完善。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与研究生一样,参与导师的课题,进行定期的组会汇报。这种导师制的实施,使得学生较早介入科研工作,融入科研团队,加强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成果在国内各大赛事屡屡获奖,相关科研成果也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

  第二是,为了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我们调整了培养方案,重新凝练了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管理和研学旅行三个人才培养方向。旅游规划方向就是立足学院地理学在空间规划上的传统和技术优势,培养掌握旅游规划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旅游规划、设计、评估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旅游企业管理主要培养掌握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研学旅行是在疫情后新加的培养方向,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业态,具有教育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等特点。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学旅行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研学旅行方向的设立,旨在培养符合研学旅行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将掌握研学旅行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从事研学课程开发、旅行策划、组织和实施等工作。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全面梳理课程体系,整合全校的课程资源,辅以网络课程资源,满足这三个方向的人才素养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向,实现个性化发展。

  第三是,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视野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开设了双语课程、暑期全英文课程等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同时,也通过短期海外游学等方式,组织优秀本科生前往海外知名高校进行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在毕业生去向方面,我们总体始终秉承多元发展、多管齐下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升学和就业平台。

  首先,考研深造是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重要去向。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学术研究输送了优秀人才。这些毕业生在学术研究领域开始崭露头角,为推动旅游管理学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留学深造也是我们毕业生重要的发展方向。疫情前,该专业留学比例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受疫情影响,2021年和2022年出国留学的本科生减少。目前,留学形势逐渐复苏。通过留学深造,毕业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学术水平,拓宽国际视野,还能积累宝贵的海外工作经验,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综合升学率来看,2017年为24%,2018年为39%,2019年为40%,2020年高达62.5%。今年毕业生的综合升学率为42.9%。

  另外,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复苏,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也日趋活跃。除传统旅游企业外,营地教育、研学旅行、乡村民宿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大型旅游会展企业、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单位就业,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旅游行业中高级管理者。这些毕业生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高考祝福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你们迈向梦想的大门。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入心仪的大学。

  疫情后,旅游业展现出强劲的韧性,这充分说明了旅游不仅是一种产业活动和消费行为,更是一种追寻诗和远方的人生追求。人生如旅途,相信你们拥有追寻诗和远方的勇气和力量。祝愿大家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