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招办说备考丨香港浸会大学程淑丽:坚守“全人教育”理念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2024-03-27 09:04:27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伴随着2024年高考季的到来, 距高考不足一百天的时间里,考生们接下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高效复习?如何缓解紧张情绪?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备考?有哪些渠道了解到最新招考政策?

  为帮助广大考生家庭搭建一个权威的高招咨询平台,国际在线教育频道在2024高招进行时专题报道中特别推出 “招办说备考”内容,邀请部分高校招生负责人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解读最新招考政策,帮助考生复习备考,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以下带来香港浸会大学教务长程淑丽的备考建议:

2024招办说备考丨香港浸会大学程淑丽:坚守“全人教育”理念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浸大一直坚守“全人教育”理念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程淑丽介绍,香港浸会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一所受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致力成为领先亚洲、立足世界的博雅大学。大学现有七千多名本科生及四千多名研究生,所颁授之本科及高等学位资格均获得内地及国际认可。从2003年开始,大学更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内地招收应届高考毕业生,每年有大概200名内地同学到浸大修读本科专业,占一年级收生人数超过百分之十,主要来自北京、江苏、广东、安徽、辽宁、湖南等省市,2024学年浸大更计划录取超过300名内地生。另外,浸大的研究生课程也深受内地本科毕业生的喜爱,超过二千名内地生在浸大攻读硕士或博士课程。

  浸大非常重视创意,于2022年7月1日成立新的创意艺术学院,推动艺术、文化和艺术科技的发展,在电影、音乐和视觉艺术等范畴培育人才。浸大的7个学院,在文、理、商、传理、创意艺术、社会科学及中医药各范畴合共提供四十多个本科及四十多个研究生专业。

  “全人教育”是浸大一直坚守的理念,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除专业学术课程外,“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的广泛知识、可转移的核心技能、指导原则等,锻炼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明辨思维,而“服务学习”则通过参与创新及有意义的社区服务,培养学生成为关爱社群及有承担的社会栋梁。浸大期望通过全面的大学教育,能培养所有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七大毕业生特质,包括:公民、知识、学习、技能、创意、沟通和群体。

 

  跨学科研究和专业 应对全球挑战

  程淑丽表示,浸大致力进行世界领先的研究,按其研究优势订定了四大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创意媒体、健康与药物研发、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及人文及文化,拓展知识领域,应对全球挑战,造福社会。

  凭借于香港中医药教育和研究的领先地位及中医药临床服务的丰富经验,浸大获香港特区政府选定为香港首间中医医院的服务契约承办机构。中医医院的设立,将大幅提高香港中医药医疗服务的水平、有助研发疗效更佳的中医药和疗法,并促进跨领域协作,包括大湾区、一带一路及国际上的中医药合作;中医药与西医、护理、物理治疗等专业领域的合作;并强化政府、产业、学界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快知识转移。

  此外,浸大不时检讨所开设的专业,积极配合香港以及国家的整体发展,例如于2022年开办了四个创新的跨学科专业,包括“艺术及科技”“全球娱乐”“创新医疗及社会健康”以及崭新的“自订主修”,让同学装备自己,为充满变数的未来作好准备,迎接事业上各种挑战和创造新机遇。选修“自订主修”专业的同学,更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按自己的才能与兴趣选取专业,灵活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开展自主探究的求知旅程。

  浸大亦推出「大湾区延伸学习」计划,落实「一校两园」,学生可到大学在珠海的校园 – 北师港浸大联合国际学院 – 学习一个学期或一年,让两校学生通过交流、实习等互动,享受更丰富多元的体验学习活动和文化交流,超越地域界限,推动在大湾区的崭新学术探索。

 

  培养国际视野 提供关爱文化

  程淑丽表示,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汇聚的大都会,浸大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就读。除获大学豁免外,所有课程均以英语授课,吸引了来自非洲,南美洲及中亚州的学生报读。目前,我们有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学生,其中内地生占75%。浸大为学生提供极佳的平台, 包括学生交换计划,海外/本地实习机会及海外服务学习及交流团等, 让学生可增广见闻,扩阔知识和眼界,加深对跨文化的了解,以及提升国际视野。

  浸大积极开拓国际视野,加强大学与世界各国的大学和机构合作,提高师生对世界事务的认识和参与,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大学与超过350所国际知名的学府签订交换生协议。此外,大学也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法国等地的著名大学合办双学位课程,同学在浸大和海外大学完成课程以后,分别获得浸大和海外大学颁发的学位。

  浸大也致力提供最佳的学生体验,拥有浓厚的关爱文化,了解内地新生刚来香港所面对的问题,特别为新生举办各类学习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融入在香港的生活。例如,“内地生关顾服务组”会举办不同类型的文化适应、生活规划等活动;“全人发展导师计划”协助同学积极、自主地规划个人成长的发展;“亲善家庭计划”为内地新生安排接待家庭,让同学得到关怀与协助,也丰富同学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成为 ‘浸大人’ 的路上得到支持。

 

  浸大毕业生发展理想 出路广

  程淑丽表示,在大学各单位,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浸大毕业生都有很好的发展。内地毕业生当中,约百分之五十的同学会留在香港或者到海外继续升学。过去,有毕业生到哈佛、耶鲁等顶尖的大学继续考研。留港工作的毕业生当中,在会计、科研、广告传媒、行政等行业得到很好的发展机会。

 

  2024学年大幅扩招 6月12日截止申请

  程淑丽介绍,浸大采取自主招生的形式录取学生,为同学在统招以外提供多一个选择, 不占用学生的高考志愿,与统招不冲突。31省市的应届高考学生(包括复读生)可以直接向大学提交入学申请。浸大于2024学年将扩招内地生, 计划录取超过300名内地生,各省市最终录取人数视考生的整体水平而定。

  今年的内地招生计划已开始接受报名,截止申请日期为2024年6月12日。同学可直接通过浸大官网(https://admissions.hkbu.edu.hk/ug/mainland)提交申请。

 

  “联合收生”富弹性

  程淑丽介绍,在“联合收生”的制度下,报考时,同学可按自己的兴趣报读心仪的专业的所属学院,入学后利用首年时间多了解各个学科范畴,第一年下学期或第二年才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专业,最终按学院/专业定立的准则作出分配。

 

  “联合收生”的专业包括:

  文学士(荣誉) (中国语言文学/创意及专业写作/英国语言文学/人文学/翻译学)

  工商管理学士(荣誉)

  传理学学士(荣誉) (新闻与数码媒体 / 公关及广告)

  文学士(荣誉)/音乐学士(荣誉)(音乐/创意产业)

  理学士(荣誉) (应用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及生态及保育/生物资源与农业科学/生物化学和检测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统计/数学及统计及精算学/绿色能源及智能科技)

  文学士(荣誉) / 社会科学学士(荣誉) (欧洲研究 [法文/德文]/地理/全球及中国研究/政治及国际关系学/历史/社会学)

  除了上述专业,其他专业均采用“独立收生”模式,例如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理学士(荣誉)、体育及康乐管理文学士(荣誉)和创意艺术学院的大部份专业等。以“独立收生”方式录取学生的专业,同学则在报读时已须选定专修。

 

  大部份专业 “文理兼收” 英语成绩达110分才有机会获邀面试或录取

  程淑丽表示,除理学院及中医药学院只招理科生外,浸大大部份专业都是“文理兼收”,对各省市没有名额限制。录取标准方面,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必须达到所属省市的一本线或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而且英语成绩达110分才有机会获邀面试或录取。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及商业计算及数据分析理学士(荣誉)的英语要求为120分。除高考成绩外,部分专业另设入学面试作综合评估,符合资格的申请人需要参加面试和提交作品集,面试以“个人面谈”或“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关于各专业的具体入学要求、面试和提交作品集的安排,可以浏览大学招生网页(https://admissions.hkbu.edu.hk/ug/mainland)了解详情。

  在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大学会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公布面试和录取名单。不设面试专业的录取程序会在6月下旬开始,设面试的专业将在7月上旬起录取。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所有录取程序会在7月7日结束。

 

  招生宣讲会及本科入学线上资讯日

  程淑丽表示,为让同学可以更详细地掌握招生资讯,浸大从3月开始在内地各省市举行招生宣讲会,欢迎高三学生及家长、中学老师、传播媒体,以及有兴趣了解到香港升学的公众人士出席。各省市宣讲会的详请将陆续在大学招生网页公布,请同学和家长密切留意浸大招生网页或新媒体平台的最新消息。

  另外,浸大将于5月上旬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本科入学线上资讯日』,旨在讲解招生政策,介绍各专业特色、协助同学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实现升学理想。届时还会邀请教授们在线为同学及家长实时解答报读疑难。『本科入学线上资讯日』的消息稍后将在浸大的招生网页公布。

 

  祝福

  程淑丽表示,高考是一场持久战,同学们在备战高考的同时,亦应注意身体健康,适当地放松心情,让身心保持最佳状态才能在高考时全力冲刺。此外,同学们须多练习英文口语,这样在之后报考专业的面试中就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逻辑思维及知识,在一些不同的观点话题中阐述自己的想法。

  作为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高考不但可历练同学,也能磨砺顽强的意志。希望同学在面对高考的压力下,仍能在考场沉着冷静,发挥最好的自己,取得佳绩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实现大学梦。最后,祝福大家高考成功,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同学加入浸大,一起踏上探索求学寻梦之旅,开展另一页美好的人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