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文化自信的构建
2024-03-25 17:31:28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文化,这个深邃而博大的概念,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是历史的积淀,是民族的记忆,是精神的寄托。文化,如同璀璨的星河,照亮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的道路。在这个浩渺的星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着我们的历史长河,也指引着我们未来的方向。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自豪,是对本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能力的坚定信念。它源于对民族文化深厚底蕴的理解,对文化独特性与普遍性的认识,以及对文化未来发展潜力的期待。《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对文化自信给出明确定义,即“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自信也成为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谐的关键因素。

  文化自信,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一种坚定的自我信念。它来源于对自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来源于对自己文化的自豪和尊重。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历史渊源,才能清晰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意义。

  而在基础教育这一宏阔领域中,语文教学为孩子们指引出通往知识殿堂的明确路径。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文化的延续与弘扬。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得以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对话,感悟古人的智慧。从《诗经》的清新脱俗,到《论语》的深邃博大,再到《红楼梦》的世态炎凉,这些经典之作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中。通过诵读,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文字的表达,更学会了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度思考。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探讨,使孩子们得以理解人性的多样。从鲁迅的尖锐讽刺,到巴金的真挚情感,再到钱钟书的幽默机智,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如同人性的百科全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彩。通过探讨,孩子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与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历史研究,也让孩子们领悟历史的深沉。从古代的兴衰荣辱,到近代的曲折发展,再到当代的繁荣昌盛,这些历史脉络如同一条长河,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通过研究,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国家的历史,更理解了民族的精神,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语文教学,还是一种价值观的塑造。通过语文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完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具有天然的优势。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语文教学涉及政治、自然、社会、人文等各个领域,是社会科学的基石,在承载、传播优秀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培养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和载体。而文化自信则能促进语文教学通过字词篇章、听说读写等,让学生更加深入接触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进而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内在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语文教学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让孩子们感受文化魅力,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因此,文化自信与语文教育密不可分,互融互促。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与弘扬中的更大作用。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更是构筑文化自信的基石。古诗文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崇高道德和精致审美,是我们传承文化的核心要素。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民族历史,领略文化魅力,进而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培养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背后的文化意蕴,而非仅满足于表面的记忆与背诵。以古诗文教学为例,在“知人论世”环节中,除了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写作风格,还应简要概述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此外,教师可以融入格律、词牌等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押韵和用韵规律。同时,通过穿插传统义利观的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以期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注重多元文化的传授与普及。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方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各有特色,这正是中华文明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体现,同时也彰显了我国“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的文化自信。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不同地区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引入与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与差异。例如,巴金作为四川成都的著名作家,其成长环境和巴蜀文化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家》更是以成都为背景,其中不乏巴蜀文化的独特元素和地域特色。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家》等文学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体现出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词汇和成都方言等,从而深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内涵。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我们应当重视文化创新在教学中的地位。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纵观古今中外,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文化形态。文化自信并非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盲目认同,亦非固步自封地坚守本土“固有文化”,更不是采取“文化封闭主义”的态度。真正的文化自信源自于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紧跟现代文化的发展潮流,激励学生深入研读现代文学杰作,了解当代社会的演变。唯有培养学生以动态、灵活的眼光看待问题,方能避免陷入僵化保守的思维模式,深刻理解时代的变迁与需求。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充分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形态,以满足新的历史发展需求。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跨文化交流内容的引入。文化自信并非仅局限于对自身文化的单一坚持,而是需要深刻认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并以辩证的视角看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鉴于当前社会背景,跨文化交流愈发频繁和深入,导致文化“误读”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外国文学资源,借助比较阅读等手段,深入剖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含义的文学作品,以减少文化误读,拉近文化距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从而站在全球视角审视本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普遍意义,进而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自信,形成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

  文化育人是一个渐进且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学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将传统节日文化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深入研读相关文学作品的同时,亲身参与节日特色手工艺品的制作、编排节日活动等,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氛围,更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一些学校还积极组织“走进博物馆”等校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直观接触历史文物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文化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历经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鉴于文化所独具的特性,坚定文化自信并非一劳永逸之举,而是一项需要持续努力的长期任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继续深入探索语文教学与文化自信构建之间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出我们的力量。(张如亮,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编审、国家“智能金融英才班”副教授、教育部“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专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