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培养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中国复合型医学人才——白岩松和大学校长对话”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壹号礼堂举办。北京协和医学院宣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携手,创办本科与博士相衔接的“协和医班”,按照“4+4”学制,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除北师大的“协和医班”明年开始招生外,其他3所大学从今年开始招生。
对话现场
此外,协和医学院此前宣布已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约。中国科学院大学4月发布的2023年本科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也表示,2023年起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开设“协和新医科卓越人才班”(简称“协和医班”)。
对话中,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同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卫锋,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姜澜,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薛天谈论了医学的重要性,以及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多学科背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并聚焦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如招生要求、培养过程、就业前景等回应解答。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直独立办学,未并入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协和医学院一直在探索创新培养模式,尤其是临床医学本科培养。200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8年制直博班历史悠久,从2003年开始把预科放到清华大学,为“2.5+5.5”学制,每届不超90人,这是长期以来协和医学院唯一的本科培养制度。不过,两校及其院系互不隶属。2009年,清华医学院另外开办医学实验班,招收临床8年制学生,最后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临床。2016年12月,清华大学宣布在医学院下成立临床医学院;2022年6月6日,清华大学宣布拟建立医学部(本部)。
20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办护理学4年本科专业。2018年,为培养多学科背景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协和医学院仿照国外“4+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启动了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招收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和推免生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而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这样没有合并医科类高校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也在医工交叉方面颇有建树。
“协和医班”无疑是协和医学院在本科联培上的重大探索。据悉,各大学的“协和医班”,注册各大学学籍,每年进校后选拔,中科大拟招不超过40个,北航和北理工名额为30个,由大学和协和医学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配备优质师资共同授课。符合培养要求的毕业生按推免直博方式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录取,在医学、公共卫生、药学等方向深造,按照4(本科)+4(直博)基本学制完成。
各大学在对话中表示,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以及已有医科基础和医工交叉实践,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开展科研合作。
培养方向并未明确包括临床医学,但6月24日的对话中提到了临床医学。同时,“4+4”并不像与清华大学合作的临床8年制一样是一贯制,在整个学习期间拥有双重学籍,毕业证书加盖两学校印章。
其中,北航依托北航医工学科群(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需要报考“医工交叉试验班”,通过“机械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或者“信息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两条路径培养;北理工依托徐特立学院和医学技术学院,学生需要报考徐特立英才班和医工实验班;“中国科大—协和医学英才班”由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少年班学院共同管理,按照少年班学院“一生一方案”模式,自由选择、多重出口,配合中科大“2+X”培养模式,高考报考可以选择任一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姜澜将其总结为5个“共”:方案共建、教师共教、学科共建、资源共享、科研共创。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解释,其协和医班将在大学本科4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识课程体系,加强文理技术基础;第二阶段通过与协和合作,协同设计专业课学习实践环节,希望本科生早进医院,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
什么样的人适合报这个班,又希望将报了名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对话中,王辰指出,首先要爱医学,在高中毕业阶段就有学医的愿望。爱医学最本源是有爱人之心,有利他之心,有悲悯之心;其次,智商要高,医学是复杂的学问,维护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人的终极利益。吕卫锋不仅强调兴趣爱好的重要性,还指出一定要能吃苦。姜澜则表达了他对该项目培养人才的期望是“面向世界、面向中国、面向未来、复合型的、顶尖的一群人”。
谈到办学初衷,王辰指出,现在支撑医学的学科太过单薄,医学院毕业生往往都是简单的生物学背景加上临床经验,这是医学上、卫生健康事业上很多不尽人意之处的根源。他认为,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方法、人文科学与文化都是医学的基础。要打破目前医学教育主要基于生物学的局限,体现医学本源的多学科性,把多学科基因植入医学机体,需要有理科、工科乃至人文、艺术学基础的人才,培养大医学人才,建设新医科。他的理念是,不断探索跨学科融通人才培养规律,培养兼具多学科背景复合型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成为新时代的“良医”“大医生”“上医”“医学科学家”“药学家”“医学工程师”“公共卫生专家”“卫生管理专家”。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