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各区小升初政策最新调整,非京籍何去何从
2022-08-09 16:46:15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暑期过后,随着2022级新生入学,2023年升学季即将进入日程。

  对于各位在京家长而言,想要确保孩子能在新的升学季顺利升学,及时掌握各区最新的升学政策调整十分重要。

  就在之前我们曾整理过北京六区2023年小升初审核调整要求,近日,我们又整理了其他几区的相关政策审核调整,以供家长们及时了解,提前做好升学规划。

  西城区

  自2021年起,非本市户籍的西城区小学应届毕业生申请在本区就读初中,需审核入学条件,向所在就读小学提交审核材料,由小学进行审核,不符合条件的不能在西城区参加初中入学。

  此政策实行后,2023及低年级小升初的家长们还需提前知晓,并在孩子升学前准备好相关材料。

  丰台区

  初中入学单校划片入学途径:

  自2022年起,当报名人数小于招生人数时全部录取,当报名人数大于招生人数时电脑随机派位,未录取的学生继续参加多校划片派位入学。

  丰台非京籍小升初材料审核,主要针对“四证”:

  在京务工就业材料审核,在丰台区实际住所居住材料,全家户口簿,北京市居住证审核。其中,关于北京市居住证审核标准中提到,审核申请人及其配偶均需持有北京市公安局制发的北京市居住证,北京市居住证地址与在丰台区实际住所居住材料地址一致。

  自2022年起审核申请人及其配偶连续持有在丰台区的北京市居住证时间至申请月须满6个月以上(即2022年入学的,北京市居住证在丰台区属地派出所签注起始时间在2021年12月1日以前)。

  顺义区

  顺义区小升初入学规则及方式:

  强化部门联动审核,区教委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审核入学资格。

  (1)2021年9月1日起,对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房产地址及就读学校实施记录,该房产地址实行“学位限定”,即自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小学6年内、初中3年内只提供一个实际居住地址服务范围内的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该房址如再有入学需求,以多校划片方式协调解决。

  (2)2021年5月1日起,各镇、街道加强对拆迁(置换)未回迁家庭子女入学的监管,对相关家庭实际租房情况进行审核,区教委和各镇、街道在其户籍所在地或租住地周边区域内协调入学。

  (3)2021年9月1日起,对入学房产地址及就读学校实施记录,自登记入学之年起,初中3年内只提供一个实际居住地址服务范围内的入学学位。使用租房在服务范围内初中入学的,占用学位。

  石景山

  石景山非京籍小升初材料审核,同样是需要“四证”,其中,对2022年以后的审核要求有说明的是这两点:

  (1)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审核

  (2)自2022年起,审核申请人及其配偶均须提供一年以上在京连续缴纳社保证明(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其中租住房屋的,须一方提供一年以上在石景山区连续缴纳社保证明。

  (3)北京市居住证审核

  (4)审核申请人及其配偶均须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证,且在石景山区属地派出所签注起始时间应在2020年12月1日前。

  (5)自2022年起,审核申请人及其配偶的北京市居住证在石景山区属地派出所签注时间应为一年以上(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

  海淀区

  涉及人群:本市其他区户籍无房家庭在海淀区小升初

  在《2022年海淀区本市户籍无房家庭承租人适龄子女入学审核实施细则》中,明确说明2023年此类入学人群需租房备案满1年:

2023各区小升初政策最新调整,非京籍何去何从

  注意事项

  • 2023年小升初需要租房备案满1年,2024年满2年,2025年满3年,建议各位2023小升初家长尽早筹备,具体请以入学当年实际情况为准!
  • 自2022年起,所有用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登记入学的住房,九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 经区教委批准与中学建立对口直升机制的小学,其新招收的小学生,六年后毕业升学按照区教委批准的中学对口直升计划登记入学。
  • 自2022年1月1日后,海淀区户籍且学籍不在海淀区的本市就读小学毕业生,其户口所在地址与法定监护人在京合法房产地址不一致,申请在海淀区升入初中的,在区内协调解决。

  结合各区的政策调整我们不难看出,北京地区小升初入学审核要求正日趋严格,尤其其中多区涉及到了非京籍人群,对本就上学难的非京籍家庭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入学条件审核标准。

  非京籍上学难在北京地区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除了入学审核严格外,还有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也一直受到非京籍家长们的关注,那就是,非京籍究竟能不能在北京参加中、高考?

  非京籍中考

  2022年北京中考报考条件

  一、符合以下条件的考生可以报考北京的高中

  • 具有本市户籍的应届初三年级学生。
  • 具有本市户籍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2004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往届生。
  • 积分落户人员随迁子女。
  • 无本市户籍,属于下列下列情况之一的本市应届初三年级学生可以报考相应学校。

  二、可以在京中考的“九类人”

  属于下面这7类情况的,可以报考普通高中、中专学校、职业高中、五年制高职和技工学校:

  • 由人力社保部门认定的属“原北京下乡知青子女”的考生;
  • 由区台办认定的属“台胞子女”的考生;
  • 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出具的介绍信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备案证明”(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的博士后子女考生;
  • 由人民解放军相关政治部门认定的属“随军子女”的考生;
  • 有市人力社保部门签发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人员子女的考生;
  • 父(或母)一方有本市常住户籍的考生;
  • 由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认定的属“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职工子女”中的非农业户籍考生。

  (九类人中,上面这7类可以考普通高中,还有下面这2类,只能考对应的学校)

  由首钢矿业公司认定的属“职工子女”中河北省户籍的考生,可以报考从石景山区招生的普通高中、首钢技师学院和黄庄职高。

  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北京分公司认定的属“化六建北京分公司子女”中的非本市户籍的考生,可以报考通州区的普通高中以及中专学校、职业高中、五年制高职和技工学校。

  可以报考中职的五个条件

  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 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证、居住登记卡或工作居住证;
  • 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的住所;
  • 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3年;
  • 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已满3年(不含补缴);
  • 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

  也就是说,只要满足上述条件,非京籍也是可以参加北京中考的。

  非京籍高考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 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 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 具有北京市正式户口;
  • 或符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制订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2〕62号)《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2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京考高招〔2021〕11号)规定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 或在北京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人(须持北京市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因升学原因将户口迁入北京市集体户口的毕业生,可在限定范围内报名:

  • 体育类中专校集体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只能报名参加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考试;
  • 艺术类中专校集体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只能报名参加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其他情况不得报考;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能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换句话说,即便满足高中就读要求,非京籍也无法正常参加北京高考。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满足条件的非京籍家庭即便可以在京参加中考却始终无法参加高考,因此,非京籍家长还需尽早确定孩子的升学路线。

  那么非京籍家庭到底有哪些升学路径可以选择呢?

  1.回原籍参加中高考

  不满足中高考条件的非京籍家庭可以选择在孩子初高中阶段将孩子送回原户籍地的学校,以便参加高考。

  只是,由于各地的学习模式和内容都不一样,恐怕孩子回到原户籍地也很难适应,家长们还需慎重考虑。

  2.选择公立学校国际部

  北京有一些公立国际部会有部分非京籍名额,但需要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且满足非京籍九类人。

  非京籍公立国际部主要以本科出国留学为主要培养方向,而且学费相对便宜,一年大约在10万元左右。

  3.选择国际化学校

  北京国际化学校众多,大多数国际化学校都对户籍没有要求,只要能通过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即可就读。

  国际化学校可以避开国内高考,直接申请国外名校。只是选择国际化学校还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4.选择双轨制国际化学校

  或许有些非京籍家长不想走出国路线,那么北京地区还有双轨制国际化学校可供选择。

  双轨制国际化学校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和国内高考两个出口模式,可以让家长们同时拥有两种选择。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择校方面的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下方公众号,你想知道的全都有!

2023各区小升初政策最新调整,非京籍何去何从_fororder_qrcode_for_gh_37cb465a1596_430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