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招进行时【专业云讲堂】专访首都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科徐震副教授
2022-07-19 09:25:48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科徐震副教授做客《专业云讲堂》,为广大考生深度解读首都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科

2022高招进行时【专业云讲堂】专访首都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科徐震副教授_fororder_5dbface9f73938c153dbcec89012e9f

  主题:首都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科

  嘉宾:徐震 首都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科副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建立已有20年历史,以文学院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依托,旨在培养兼具人文艺术素养和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在戏剧、影视产业各创作和生产环节具有文化见识、文化自觉、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相应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新文科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教学基础扎实,培养方向明确,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标准、新体系为引领,稳步推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精心设计本科教育培养方案,科学打造专业系统的课程群,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与专业核心竞争力,为首都和京津冀地区输送优秀的戏剧影视专业人才。

  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接连下发文件,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校开齐、开足戏剧影视等美育课程,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又新增戏剧和影视条款,加强戏剧影视教育已经提升到美育的高度。所以,这是本专业打造的另一大特色:“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具有很好的就业发展前景。本专业立足于首都师范大学师范特色,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基本掌握戏剧影视创作理论与技能、能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熟练运用戏剧影视艺术元素和育人元素,并能组织校园演艺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将戏剧影视与基础教育交叉融合,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出更多能够在基础教育一线播撒美育种子的复合型优秀教师。定位于提升服务首都基础教育能力,目标是京津冀戏剧影视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构建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大中小幼体系完整的戏剧影视文学-教育新兴交叉学科。这可以突破传统艺术类院校职业化人才的狭窄培养模式,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里进行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在全国相关的院校中具有很强的现实和示范意义。

  本专业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

  1、人才培养:依托文学院,发挥优势、特色发展。(1)厚植人文基础,强化多学科交叉交流;(2)突出中华优秀经典研读,陶冶教育情怀;(3)强化文本阅读力、审美感受力、理论思辨力、语言表达力等核心能力培养;(4)设立学术创新学分,鼓励大学生科研立项、参与教师科研、成立读书小组,开放低年级研究生课程;(5)面向本科生举办“燕京论坛”等前沿讲座

  2、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立足专业建设既有基础,对标中小学教师标准,学科专业一体化带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1)以戏剧影视课程地图为先导设置“进阶式”专业课程方案,“学术能力拓展报告”-“学年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提升学术能力培养质量;(2)契合“互联网+”时代课程与教材建设要求,加强在线视频课、慕课、“精品课程群”建设,追求“金课”;(3)立足生源实际,营造文化氛围,专业训练日常化;(4)加强师范文化建设,设置特级教师授课视频为身边的样板,定期举行微电影大赛、课件比赛、读书比赛、剧本诵读比赛等。

  3、强调教学规律研究和总结,积极推动教学改革:通过设立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主办基础课程建设与教改专题研讨会、组织专业教材合作编写等,凝聚教科研队伍、打造教学改革团队,深入开展互联网+时代的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4、加强教育合作与实践教学:(1)打造专业实践教学中心,统筹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平台、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2)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规范与评价改进制度建设,实施全过程、常态化质量监控;(3)建立戏剧影视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外聘基础教育一线优秀教师为本专业实践导师,专业师资下沉到基础教育课堂;(4)教育见习、实习、研习阶梯贯通,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教研实践有机衔接;取得的成效:(1)教学改革项目15项,课程建设项目5项,教学双推进项目8项,在线课程2门、精品课程1门,教改论文7篇。(2)学生在读期间主持“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获其它各类竞赛奖30余项。

  5、完善由毕业生跟踪反馈、其用人单位-业内专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评价、社会第三方评估等构成的教学质量外部评价体制,重视系友会建设,保持与毕业生的有效联系,探索毕业后追踪培养长效机制,定期实施教学质量外部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效使用。

  上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升了专业建设水平:(1)专业社会认同度进一步提高,近五年本专业一志愿高考报考率、一专业高考录取率、高考录取分数线均处于前列。(2)学生专业意识更加牢固,并能吸引外专业学生转入本专业,职业意识进一步提升。(3)在疫情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近年来本专业的升学率、就业率都是高位运行,今年全班有四分之一考研深造,2019届在文学院各专业中,就业率100%。(4)最近三年,本专业教学质量外部评价均给予充分肯定,用人单位满意率超过98%。

  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

  本专业适应新时代国家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战略,契合首都社会经济文化与教育发展需要,直面“互联网+”时代教育观念、教学改革的新挑战、新机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机制为突破口,力争在专业学科一体化模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展专业建设思路,不断探索契合自身专业特点的专业学科建设一体化新型模式。转化学科优势为专业建设资源,支撑教师教育师资队伍高水平发展;转化学科特色为专业特色,特色发展提升专业育人水平。专业建设将不断拓宽专业建设思路,积极顺应互联网语境下的教学教育改革大趋势,努力探求将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与自身优势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因材施教,完善低年级研究生课程向优秀本科生开放机制。

  (二)强化专业特色意识,坚持创新精神,逐步建立满足当前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首都文化建设需要,设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每年遴选优秀生,借助于现有学科优势,为之配备优质师资,重点培养、以点带面,推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同时,在学校“专业学科一体化”精神指导下,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办好首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文化创意大赛等专业竞赛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与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满足当前首都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