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招进行时丨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面向全国招生2900人
2022-06-21 17:26:34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高招进行时》是国际在线教育频道2022高招专题报道推出的视频访谈特别节目,节目邀请全国百余所高校校长、招办主任权威解读招生政策,录取规则等,详细介绍高校办学特色、通过“零距离接触高校招办领导”,为考生提供最新招办资讯。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以及未来职业选择,及时了解高校热门专业及最新信息。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副处长张佩佩为广大考生学子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招生信息

2022高招进行时丨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面向全国招生2900人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21160410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副处长张佩佩

  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国际在线教育频道2022《高招进行时》系列访谈节目,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是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副处长张佩佩。首先请张老师介绍一下中国传媒大学的基本情况吧?

  张佩佩: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面向未来,学校正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以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2022高招进行时丨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面向全国招生2900人_fororder_1

  2022年面向全国招生2900人 外语类专业只招英语语种考生

  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有怎样的招生政策和计划?

  张佩佩:学校普通本科层次的招生包括普通类专业招生、非通用语专业招生、国家专项计划招生、艺术类专业招生、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等。2022年面向全国招生2900人。

  外语类专业只招英语语种的考生。报考学校外语类专业和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考生若所在省级招办组织外语口试,须参加口试且成绩合格。其他专业不限制考生应试的外语语种,但学校的公共外语课只开设英语课程。

  实施“五个一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推进“四个一批”专业建设

  主持人:在本科阶段,学校是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

  张佩佩: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质量、教育质量、工程质量“三质量”提升为统领,秉持“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中传特色育人模式,传承弘扬“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中传文化基因,实施“五个一流”(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

  近年来,学校持续纵深推进“关停并转一批、升级改造一批、规划设计一批、重点建设一批”的“四个一批”专业建设,全面布局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转型跨越。截至目前,学校共有3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2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覆盖近80%的在招本科专业。学校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工程、动画、戏剧影视文学、文化产业管理、录音艺术、数字媒体技术、视觉传达技术、影视摄影与制作、汉语言文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音乐学、国际新闻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翻译、工商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艺术与科技、葡萄牙语、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表演、环境设计等国家一流专业。

2022高招进行时丨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面向全国招生2900人_fororder_2

  普通类专业新增4个招生专业 艺术类专业新增3个招生专业

  主持人:学校2022年是否有新增专业?

  张佩佩: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普通类专业新增数字出版、传播学(舆情分析方向)、传播学(计算传播方向)、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艺术类专业新增漫画、新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中朝、中韩双语播音主持方向)等3个专业。

  开设海外短期交流、学期交换和3+1或2+2联合培养项目

  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哪些支持?

  张佩佩:学校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知名大学及机构签订了学生交流交换协议。这些知名大学有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学校目前有短期交流、学期交换和3+1或者2+2联合培养项目。此外,学校还有传播学、广告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22高招进行时丨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面向全国招生2900人_fororder_3

  2021届毕业生国内外升学率高 就业学生当中主流媒体最受青睐

  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方向是怎样的?

  张佩佩: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824人国内升学。551人进入本校攻读研究生,占比66.87%;273人进入外校攻读研究生,占比33.13%。国内升学中录取2021届毕业生最多的十所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共有287名毕业生出国(境)留学,留学目的地排名前三的国家为:英国(147人)、美国(44人)和日本(19人)。就业学生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最受青睐。其次,很多学生选择到媒体相关公司,如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公司就职。再次,毕业生主要到文化、体育、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教育行业工作。

  普通类专业录取以实际高考成绩为准

  主持人:对于意向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考生,需要考生注意哪些关键点?学校今年的招生政策是怎样的?

  张佩佩:普通类专业录取,学校在提档时,原则上承认省级招办报教育部备案的全国性加分项目,但录取时以实际高考成绩(不含任何加分)(以下简称实考分)为准。实考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对于符合学校录取标准的考生,学校按照实考分排队顺序进行录退。确定考生录取专业时,所有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所有已投档考生按实考分排队,按照考生专业志愿和各专业招生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专业志愿无法满足时,若服从调剂,按实考分从高到低调剂到尚未录满的专业,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作退档处理。

  艺术类专业录取办法有三个:1.按专业排名录取。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漫画、动画、动画(游戏艺术方向)、新媒体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演唱方向)、表演 (音乐剧双学位班)9个专业(方向),在考生文化折算比值达到0.6且不低于艺术类省控线的情况下,按照专业排名择优录取。专业排名相同,按文化比值择优录取。2 .按综合分排名录取。戏剧影视导演、影视摄影与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中英双语播音主持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中朝、中韩双语播音主持方向)、环境设计(光影空间艺术方向)、摄影、音乐学(音乐传播方向)、音乐学(音乐编辑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10个专业(方向),在考生文化折算比值达到学校确定的本专业最低折算比值情况下,按照综合分(综合分=文化折算比值+专业折算比值)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按专业排名择优录取。3.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全媒体摄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戏剧影视文学、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像与网络视频方向)、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智能媒体设计方向)、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9个专业(方向),在考生文化折算比值达到学校确定的本专业最低折算比值情况下,按文化折算比值择优录取。文化比值相同,按专业排名择优录取。

2022高招进行时丨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面向全国招生2900人_fororder_4

  学校招生信息获取渠道

  咨询电话:(010)65779370  65779256  65779141(传真)

  咨询邮箱:cuczsb@cuc.edu.cn

  官方微信:中国传媒大学本招(微信号CUC-zsc)

  本科招生网:http://zhaosheng.cuc.edu.cn/

  “智能咨询”系统:http://zszx.cuc.edu.cn/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