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招进行时【专业云讲堂】专访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王康
2022-06-20 16:39:31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2高招进行时【专业云讲堂】专访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王康_fororder_1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党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康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党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康做客《专业云讲堂》,带您深度了解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嘉宾: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党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康

  主题:2022年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简介

  >>历史背景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10年, 学院现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本科专业招生。学院设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还包含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管理信息化理论与技术三个二级点,下设公共经济学、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与智能决策支持等八个研究方向;公共管理(MPA)、国际商务(MIB)两个专业硕士点;与数学科学学院合作建立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辅修和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模式。学院现有教师63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7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8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2022高招进行时【专业云讲堂】专访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王康_fororder_2

  >>专业特色

  首师大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设置有着突出的时代特征,随着5G和物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0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5397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到2022年将突破万亿元,持续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建设。

  大数据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即数据量更为庞大,数据类型更趋复杂。大数据相关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瓶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新职业-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前大数据人才需求仍将保持30%-40%的增速,需求总量在2000万人左右。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是教育部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发展而特设的本科热门专业,专业代码为120108T。本专业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主要研究大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大数据管理与治理方法。2018年,5所高校获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至今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已达180多所。

2022高招进行时【专业云讲堂】专访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王康_fororder_3

  >>人才培养

  “洞悉先于人,数据赢天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面向国家人才需求及首都经济发展需要,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据科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大数据管理方法及大数据行业应用能力,善于利用大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解决各类管理预测决策问题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毕业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能够将管理领域知识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开展数据分析、数据建模和数据挖掘,进而解决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

  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建思维、能创新”的培养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参与学生的全过程培养,并根据同学个人兴趣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师资力量

  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师资队伍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教师具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有毕业于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老师也有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88%的教师具有博士以上学历,55%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6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访学和交流工作经历。团队教师有3人先后入选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次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多名教师获得学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青年燕京学者”等各类奖励和称号。

  >>科研成果

  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竞赛经验,并取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优异成绩,并指导学生在其他省部级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专业教师团队追求卓越,近三年获批十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各1项。为同学门开展相关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团队教师多次获得各类教学奖励,2019年协助学校申报并成功获批了“北京市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有着完善的教学基础条件。同时建设了专业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实验室,已配备高性能大数据服务器、大数据教学及科研实验平台以及海量的数据资源。

  团队教师在服务首都基础教育和青少年健康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与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所属)、北京市丰台区委党校、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管网管理分公司、北京市门头沟区工商业联合会、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事业部、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象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着密切的密切合作。

  >>专业发展现状

  学院各学科融合支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发展,开拓了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局面,形成了围绕“大数据与公共管理”核心定位的优秀教师团队。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才的培养具有广阔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为专业同学的学习制订了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突出“扎实的数理基础”、“熟练的信息技能”及“深厚的管理知识”递进式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明显。

  >>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一些必要的数学类课程,同时包含了“Python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计算机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对大数据基础理论的学习。针对于大数据管理方面的教学,我们设计了“大数据管理方法与应用”、“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可视化”以及与管理学相关的课程“组织运营与数据化管理”、“管理运筹学”、“创新创业管理”等等各类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定会扎实掌握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和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获得信息技术能力,掌握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知识。

  在整个本科学习阶段为学生设置导师制,每位专业老师负责几位学生,全过程跟踪培养。注重更加个性化的培养方法,同学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和相应课程,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深化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办学合作与交流,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拓宽学生实习实践渠道,拓展合作内容,为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更多资源。已经与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中心、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实践基地协议;目前正在与百度公司、浪潮集团开展协同育人项目合作。

  >>教学成果

  专业教师团队指导的本科生在国家级、北京市“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北京市挑战杯二等奖,科技部“资源杯”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指导的本科生在SCI、EI源刊、核心期刊、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

  >>人才培养

  “洞悉先于人,数据赢天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面向国家人才需求及首都经济发展需要,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据科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大数据管理方法及大数据行业应用能力,善于利用大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解决各类管理预测决策问题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毕业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能够将管理领域知识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开展数据分析、数据建模和数据挖掘,进而解决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

  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建思维、能创新”的培养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参与学生的全过程培养,并根据同学个人兴趣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师资力量

  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师资队伍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教师具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有毕业于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老师也有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88%的教师具有博士以上学历,55%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6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访学和交流工作经历。团队教师有3人先后入选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次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多名教师获得学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青年燕京学者”等各类奖励和称号。

  >>科研成果

  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竞赛经验,并取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优异成绩,并指导学生在其他省部级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专业教师团队追求卓越,近三年获批十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各1项。为同学门开展相关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团队教师多次获得各类教学奖励,2019年协助学校申报并成功获批了“北京市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有着完善的教学基础条件。同时建设了专业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实验室,已配备高性能大数据服务器、大数据教学及科研实验平台以及海量的数据资源。

  团队教师在服务首都基础教育和青少年健康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与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所属)、北京市丰台区委党校、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管网管理分公司、北京市门头沟区工商业联合会、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事业部、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象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着密切的密切合作。 

  >>专业发展现状

  学院各学科融合支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发展,开拓了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局面,形成了围绕“大数据与公共管理”核心定位的优秀教师团队。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才的培养具有广阔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为专业同学的学习制订了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突出“扎实的数理基础”、“熟练的信息技能”及“深厚的管理知识”递进式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明显。

  >>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一些必要的数学类课程,同时包含了“Python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计算机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对大数据基础理论的学习。针对于大数据管理方面的教学,我们设计了“大数据管理方法与应用”、“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可视化”以及与管理学相关的课程“组织运营与数据化管理”、“管理运筹学”、“创新创业管理”等等各类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定会扎实掌握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和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获得信息技术能力,掌握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知识。

  在整个本科学习阶段为学生设置导师制,每位专业老师负责几位学生,全过程跟踪培养。注重更加个性化的培养方法,同学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和相应课程,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深化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办学合作与交流,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拓宽学生实习实践渠道,拓展合作内容,为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更多资源。已经与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中心、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实践基地协议;目前正在与百度公司、浪潮集团开展协同育人项目合作。

  >>教学成果

  专业教师团队指导的本科生在国家级、北京市“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北京市挑战杯二等奖,科技部“资源杯”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指导的本科生在SCI、EI源刊、核心期刊、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

  >>毕业生就业方向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人才需求量巨大且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人才培养的数量和速度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导致人才缺口将持续增大,预测到2025年全国大数据核心人才缺口将达230万左右。

  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到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教育行业、企事业等各类单位从事大数据分析、量化决策和综合管理的相关工作。也可以选择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数据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继续深造,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欢迎同学们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期待着与你相见。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人才需求量巨大且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人才培养的数量和速度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导致人才缺口将持续增大,预测到2025年全国大数据核心人才缺口将达230万左右。

  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到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教育行业、企事业等各类单位从事大数据分析、量化决策和综合管理的相关工作。也可以选择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数据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继续深造,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欢迎同学们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期待着与你相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