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文具盲盒沉迷 要合理引导
2022-02-23 10:29:19来源: 中国教育报 责编:冯实

  如今,文具店内文具盲盒、文具盲袋、文具盒大礼包等成为不少中小学生的“心头好”。商家为了吸引孩子,给普通的文具增加了装饰和新奇的功能,让文具更像是玩具,使用功能反而“退居其次”。不过,这些更像“玩具”的文具,让一些家长感到担心。中消协曾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家长,品类繁多的文具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应引导孩子结合经济能力、消费需求量力而行,不要过分沉迷花式文具,避免成瘾。

  “盲盒”经济近几年很是流行,“机票盲盒”“图书盲盒”“零食盲盒”等层出不穷。客观说,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盲盒经济的流行自有其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但是,考虑到文具盲盒等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可能对儿童造成的心理影响上,都应该得到更严肃的审视。尤其是眼下,又到了新的开学季,正是不少中小学生购买文具盲盒的高峰季,如何趋利避害,进行积极引导,值得重视。

  应该看到,“文具盲盒”的定位,自一开始就偏离文具,而更接近于玩具。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购买它,并不是为了学习需要,而更多是受到商家的营销噱头和好奇心驱使。像媒体调查就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存在反复购买、跟风购买的行为,如此既造成过度消费和浪费,也容易强化一种攀比甚至“赌博”、成瘾心理。因此,对于文具盲盒的流行,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必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比如,家长可以主动给孩子购买一两次,帮助他们了解背后的“营销原理”,从而减少被放大的好奇心,这比一味地禁止购买,可能更有效;甚至有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可以让孩子把盲盒里拆出来的文具列一个表,然后带孩子到实体店里去看一下,我们分开来买加起来一共要花多少钱,让孩子在算一算比一比的过程中,意识到吃亏了不划算,以后就不会再继续购买了”。

  而学校也可以通过恰当方式给孩子科普“成瘾”心理等概念,或是通过相关新闻,给孩子讲述文具盲盒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等“真相”。如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曾随机抽检市场上20批次聚氯乙烯材质的塑料文具盒样品,发现其中10批次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不符合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还有不少学校通过自制盲盒的方式给孩子带去惊喜,这样既让孩子感受到了“盲盒”的趣味性,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为盲盒这种形式本身“祛魅”。比如,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为每名学生准备了盲盒,其中藏着冬奥会运动卡,打开后可以学习有关冬奥会知识;上海宝山区馨家园学校为每一名同学准备了“红包盲盒”作为新学期的开学礼——“和校长书记约次饭”“免一次背诵”“给喜欢的老师一次拥抱”……这些新鲜尝试,利用了盲盒原理的积极一面,也利于让孩子们对盲盒建立更理性的认知,避免盲目追捧。

  不仅是文具盲盒,这些年,各类网红玩具、文具的兴起,都很容易让孩子“上瘾”。这个过程中,也对家长、学校的相关教育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如何有效避免养成攀比心理等,都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应该更加重视这方面的“补课”。(作者 朱昌俊 系媒体评论员)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