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既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的需要,也是一项需要持续探索、创新破难的工作。为此,笔者所在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过走访调研和自查自纠发现,当前高职课程思政在践行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统筹形成合力不够。在实施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中,没有顶层设计和整体实施方案,各个院系,甚至各个教师各自为政,学校缺乏统筹意识与举措。课程思政涉及专业教育、思政教育、通识教育,有些学校将三者关系割裂,把专业教育设在二级学院,思政教育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设在通识学院,难以形成全面立德树人的合力。
二是监督评价机制缺失。在推行课程思政过程中,学校主要精力集中于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教案、课堂中加入思政元素,但对推行之后的效果缺乏执行监督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
三是核心理念领悟不足。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但有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对“是否要践行课程思政”“怎样践行课程思政”理解不足,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事情,践行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中插入思政课内容等,导致课程思政落地效果不佳。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教书”与“育人”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将“立德树人”与铸就“大国工匠”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三全育人”的探索实践中构建“一心四层”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强化领导责任,构建课程思政造血“心脏”
课程思政要长效、高效地推行,离不开学校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脚点在课堂,指挥中心在学校党委,由其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指导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制定课程思政建设规划,统筹协调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与实施。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党委对各级课程思政工作的指导、保障、监督功能,确保校、院两级统筹实施、协同推进,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落细,为课程思政建设造血。
巩固课堂阵地,夯实课程思政“基础层”
课堂是课程思政实施的落地点,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督促教师积极思考、主动作为,强化育人意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逐渐从“一点一例”向“一课一境”改革,同时深度剖析案例所处时代背景、任务出处、人文故事,找寻切入点,显隐双线协同,显线驱动知识线,隐线剖析育人点,一一相扣,双线闭环。教师要注重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思想引领和专业提升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受益、在课堂中成长,通过课堂夯实育人基础。
挖掘思政元素,培育课程思政“示范层”
高职院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就要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要善于教学反思,找准课程的“难”“虚”“浅”,着眼“点(课程)、线(专业)、面(专业群)、体(产业链)”,重构教学内容,锤炼核心技能。立足实际学情,把握重点难点,优选教学教法,靶向突破提升。产教学做联动,打造覆盖专任教师、思政辅导员、思政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的全维度、高质量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深入行业、深入历史,挖掘知识本身所蕴含的德育内容,推进相关配套教案、教学资源的编制,增补课程思政内容,优化完善教学内容,形成全套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积极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激发全体教师挖掘所授课程思政元素的动力、活力和创新力,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深化专业建设,打造课程思政“引领层”
高职院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还要积极推进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不断深化专业建设,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专业中融入思政,通过专业改革的引领,重点构建通识类、专业类、拓展类课程体系,促使专业中所属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大纲、教学设计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落实“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引导教师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前沿,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强化对于学生的思想引领,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以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支撑高质量“专业思政”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课程思政“保障层”
课程思政的落地关键在教师,立德树人,首先要树己。“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都会通过课堂长期影响学生。高校要严把教师“入口关”、政治关,从根源上把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与水平。同时,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考核贯穿到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奖、项目申报等各个环节,督促所有专业、所有课程、所有任课教师都自觉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作者 孙卫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