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双减”政策重磅出台
2021-08-18 09:50:17来源:中国青年报责编:郑思雯

       8月17日,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以下简称北京“双减”政策)。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会上给出了“双减”北京版的时间表:“北京市将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于2021年年底前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双减”政策将主要在两方面发力,一是校内服务的提质增效,另一个是校外培训的有序规范。

  校内: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

  北京市提出要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

  首先是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这是减轻课内负担的重要切入点。”李奕说,包括统筹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切实提高作业质量和针对性。

  其次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北京市将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学校将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完善线上公共教学平台,打造“双师课堂”等。

  同时要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在区域内流动。

  “北京很多区经过暑期的认真准备,不少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都将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流动,新学期很多学生可能都会见到更多优秀的教师。”李奕说。

  此外,北京市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和成绩呈现形式,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

  校外: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

  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北京市提出,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北京市还提出,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全面落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严禁资本化运作,严格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

  为应对培训机构人员转岗 储备四大类数万岗位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一些校外培训机构选择转型发展,以应对培训机构员工转岗问题。

  对此,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陆晓播介绍,北京市人社部门将建立“2+N”工作机制,其中,“2”代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N”代表前程无忧等多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共同形成就业服务矩阵,配合政府部门为解约员工提供就业岗位和服务供给。

  北京市人社部门通过梳理分析相关岗位,明确教学教辅类、技术支持类、运营职能类、市场销售类四大类岗位储备方向,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典型岗位的储备工作。目前,北京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有针对性储备上述岗位1.03万个;在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仅前程无忧一家就储备上述岗位8万余个。

  下一步,北京市人社部门将联合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先筛选一批待遇高、福利好的优质岗位信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还将在北京市人社局网站“就业超市”平台开辟教培行业人才专栏、在“百姓就业”微信公众号“享·就业”栏目设置教培行业人才专区,集中提供政策解读、企业招聘、职业指导、专场招聘活动等服务内容。

  此外,北京市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持续开展3个月至半年的“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第一场专场招聘会于8月18日上线;同时将重点关注应届高校毕业生应聘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情况,为其精准提供就业政策服务支持。(记者 樊未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