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教育频道消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挑战之下,核心竞争力值得深入探讨,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商学院作为培养高层次企业经营人才的摇篮,为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内企业管理奠定了人才基础。为此国际在线推出“2022商学院招生时间项目展示”特别栏目,邀请全国各商学院招生负责人,解读2022商学院各项目简介、招生计划、项目特色等,为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学院提供权威参考。
近日,同济大学经管学院MBA/EMBA学术主任苏涛永教授接受国际在线教育频道专访。
同济大学经管学院MBA/EMBA学术主任苏涛永教授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成立的德文医学堂,距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类教育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开办此类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1984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1998年与商学院合并为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化、实务化、国际化
苏涛永教授表示,专业化、实务化、国际化是同济经管MBA/EMBA项目的特色。同济经管在工程项目管理、运营管理、城市管理、创新创业等领域知名度高且实力强,这也为培养高素质MBA/EMBA人才提供了专业知识基础。同时,同济MBA/EMBA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济大学传统学科如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为共和国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服务,同济经管MBA/EMBA教授带领学生们也积极参与相关的管理实践中。此外,同济大学具有天然的国际化基因,得益于此,同济MBA/EMBA项目国际合作广泛,学院拥有众多留学生以及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
实践导向、创新导向、复合人才的导向
苏涛永教授表示,新时代人才需求以及技术变革等会对商科教育产生较大影响,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紧随时代发展,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层面独具特色,在思考中与时俱进、创新变革。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学院培养模式积极向知识前沿、实践前沿靠拢,交叉融合不同学科,以满足学生需求。在未来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济经管MBA/EMBA将持续扎根中国本土,培养共和国重大战略所需复合型人才,积极面对时代需求变化,加速培养方案改革升级。
要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多方协作 协同培养
苏涛永教授表示,同济经管的商科教育重视人才培养,MBA/EMBA项目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业界精英和领袖。积极构建学科协同机制,把同济大学的传统强势学科:城市规划、交通、土木工程、人工智能等交叉融合,为学生拓宽视野。学院老师注重严谨求实的学术研究作风,拥有众多研究成果,与产业界、实践界协同融合,在协同教学中实现教研协同、产教融合。商学院在MBA/EMBA培养中需要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形成适合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正如同济经管学院MBA/EMBA项目“五大协同”的培养理念——院企协同、院政协同、学科协同、国际协同、科教协同。同时,同济大学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培养,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苏涛永教授看来,商学院培养业界精英领袖,应鼓励学生在各行各业勇担重任,这也是学院强调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通过商学院的学习,形成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提升,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建设,结合自身事业为共和国发展做出贡献。
实践贯穿培养体系
同济大学MBA/EMBA项目非常注重实践,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学生培养体系之中。学生入学前会有入学拓展实践项目,大多结合国家战略实践项目,同学们跟随老师调研走访,用实践开启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也注重实践,通过移动课堂的方式,将课堂部分内容放到企业中,与企业家、企业管理者们面对面交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学院开设第二课堂、案例大赛等,针对一些实际项目展开分析研讨,思考解决方案,让学生们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
苏涛永教授表示,MBA/EMBA学生大多位居企业中高层,因此培养过程中更重视企业实践教学,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升理论素养,在循环提升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此外,依托“五大协同”培养优势,为了进一步加强跨界越科,充分连接学术与实践,最大程度缩短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时间,使MBA/EMBA的培养实现“所学即所用”,在MBA/EMBA教指委的指导下,同济经管MBA/EMBA提出了“3D实践坊”创新培养理念。通过案例开发(Case Development)、企业诊断(Business Diagnosis)及创业设计(Entrepreneurship Design)相互交叉融合培养,助力学生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跨界融合日益成为潮流的当下,同济经管“3D实践坊”与“五大协同”相契合,贯通各级资源平台,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
最后,苏涛永教授欢迎大家报考同济大学经管学院MBA、EMBA项目,并期待在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大家相遇。(图\文 杨钧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