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学校更要思考该做的加法
2022-02-23 10:25:52来源: 中国教育报 责编:冯实

  这几天,春季学期陆续开启,这是“双减”进入人们生活的第二个学期。经过半年多的多方联动实践,“双减”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如何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家校联动如何更为密切?新型寒暑假作业如何批改?新学期伊始,本刊特邀请专家、校长就上述“双减”落实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编者

  “双减”推进至今,当我们在考虑教育“不做”或者“少做”什么的时候,我们更要思考教育应该“做些”或者“多做”什么,从而回归教育本质,塑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重视对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培养的支持

  “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将学生从“唯分数”和“唯升学”的泥潭中拯救出来,还学生一个幸福和健康成长的童年。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没有提供给学生探索自我的广阔空间,也没有提供给学生识别个人特长和兴趣的支持系统。

  学生的兴趣特长各异,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他们都遵循一个特定的、统一的教育路径,以相同的方式学习同样的东西。

  家庭教育也如此,很多家长只看到自己,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他们没有看到孩子,很少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还有的家长只看到当下,让孩子拼命学习、超前学习,却没有看到未来,焦虑、抑郁、社交障碍让不少学生无法真正赢得人生和未来。而一个幸福且有成就感的人,是与身体、思想、情感、人格的健全分不开的。

  教育学者杨东平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英国、德国和日本的教育,这些国家的中小学校的特点是提供给学生充裕的发现路径和成长路径,尽管看似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长,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的成长以及今后的发展。

  给学生足够的机会选择,给学生足够的闲暇时间,这是好的教育的基本标准。学生只有在多元的选择中,才能探索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

  “双减”的推进,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但也对学校和家庭提出了挑战。学校和家庭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高选择性的路径和机制、多元化的兴趣探索,引导学生发现特长和爱好,找到自我,自主且充满激情地学习和生活。

  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技能

  学习不应当只是能够带我们到某些地方,它应当能使我们往后更轻松地走得更远。教育在具有价值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致用功能,也就是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没有人确定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但显然,许多人工重复的工作将被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所取代,那些最不可能过时的工作是需要具有专家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复杂沟通能力的工作。

  无论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人们都需要具备基本的学术能力——语言技能、计算能力以及学科能力。这些能力是所谓的“硬技能”或者“认知能力”,是当下学校和家庭关注的重点。它们确实很重要,然而,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协作沟通、时间管理、复原力等所谓的“软技能”,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在一定程度上,“软技能”处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边缘地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软技能”并不能用一张试卷评判,或许常被认为是“无用”或“无形”,却是一个人的硬核素养。

  在将“软技能”培养纳入学校课程目标时,学校应提供给学生开放式、复杂性的任务,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完成的任务;学校还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与应用核心知识和概念,而不是要求他们记忆割裂、琐碎的知识。学校应教会学生成为自我导航的学习者,而不是仅仅传授事实性知识。

  教授学生获得和创新知识的学习方式

  互联网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学习工具,可以成为人们最好的朋友或最坏的敌人。获取信息是容易的,但是获取好的信息往往要复杂得多。很多学生正在慢慢地被技术所裹挟和绑架,成为学习任务驱动下的“工具人”。

  获取、筛选、判断信息并生成观点是互联网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需要知道如何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判断和信任所发现的内容,知道如何整合信息生成观点。这些都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也是知识获取和创新的方式,但是在我们的课堂和家庭,学生很少被教会这些。

  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报告,提出了教育体验所需的学习方式:个性化、按照每个个体自身节奏的学习;包容多元化、不局限于教室的学习;基于项目制的、更能反映未来工作方式的协作式学习;终身自我提升的学习。

  四种方法超越了知识和事实的获取,基于学生的个体节奏和需要,强调真实性和创造性,满足知识应用和创新的需求。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促进学生成为强有力的批判性思考者。

  创新的核心是应用和发展知识,而不是复制知识。当学生获取知识后,应该回答这些问题:我能用这些知识做些什么?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如何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在坚实的学术基础上的创新知识能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应该是学生毕业时学校留给他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培育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品质

  学生不仅要为未来的职业世界做好准备,还要为具有公民身份做好准备。具有公民身份意味着对工作、对他人、对团队有担当,负起积极的责任,并致力于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职责,无非在于这两件事:一是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之路;二是找到有关正直、善良、友爱、责任这些品格最正确的代际传承之路。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只不过从代际传承转为群体传承。

  某留学机构创始人臧木铭曾谈到美国哈佛大学招生的改进:第一,提倡对他人、社区服务、公众更有意义的贡献;第二,在大学录取过程中,评估学生的人生观和对他人的贡献;第三,重新定义“成就”。他们看重的不是学生的考试能力,而是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责任感和行动力。

  学校不能成为唯一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学生应该能够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真实的学习经验,发展可持续参与全球化世界的个人价值观和品质。教育的使命是将学生的视野不断引向社会,使得学生在与社会真实的互动中汲取成长的养料和生存的本领,并在积极的参与中培养责任感。

  具有“行动”性质的课程和活动应该成为学校的必然选项,如慈善和志愿行为,以帮助弱势群体以及需要帮助的他人;再如致力于解决社会、学校、社区甚至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这些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自身的价值,帮助他们更多地思考他人,或者集体的“我们”,而不仅仅是自我。(作者 郑钢 系上海进才中学东校校长)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