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宋小春:新工科建设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8-05 16:13:34

视频制作/吴学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工科建设正是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作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湖北工业大学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宋小春介绍,学校始终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通过学科专业动态调整、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等,积极打造适应新兴产业的未来学科专业群,不断提升新工科创新人才的全球竞争力。

  目前,新增的10个新工科专业,已带动30余个传统专业实现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为新工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拓围提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北省唯一的新工科领域专门的研究中心“湖北新工科研究中心”落户湖北工业大学,就是要深入开展“新工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推进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

  湖北省《新工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中提出优化新工科专业布局、建设新工科专业课程、开发新工科新形态教材、创建新工科特色学院等十大举措,也为学校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质量提供了方向。

  “学校始终坚持把实现和支撑绿色发展作为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准绳,同时围绕轻工技术与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提出‘轻工+’和‘+轻工’,注重延展学科边界,形成围绕核心学科的学科集群。”宋小春介绍,在针对新工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学校率先在全国高校实施了“两长两短”四学期制,于冬、夏短学期集中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走两融合”的短学期实践2.0版,即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企业;深度融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深度融合生产、科研、实践。短学期实施12年来,有38万人次参与,学生参与度在98%以上。

  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湖北省复赛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这是该校第十一年承办该项赛事。为培养适应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人才,学校持续深化“四位一体”的专创融合育人体系建设。

  一是融创于教,打牢学生“双创”基础。开设“创意思维”“批判性思维”课程,拓展学生专业创新思维和能力,实施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建设,推行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问题导入—知识阐释—研讨互动—总结提升—创新思考”五步教学法;

  二是融创于练,增强学生“双创”能力。坚持理实一体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激发内生学习兴趣。坚持工程项目案例化,实现工程知识到工程能力的转化等。

  三是融创于赛,提升学生“双创”素质。实施融入教学过程的学科竞赛“六个一”工程,即一学生一赛、一院一创新基地、一专业一核心赛事、一赛事一指导团队、一揽子激励政策、一批经费。

  四是融创于业,激发学生“双创”活力。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协同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等实体化平台,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保驾护航。(文/李薇薇 马海君)

编辑:郑思雯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