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变得愈加频繁,而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学习,恰恰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因此,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在力求在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将传统文化基因根植于学生个体的文化血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助力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等。
我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的意义
一是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心。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接触到中国古典诗词、民俗传说、历史典故时,他们不仅学习到了语言表达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深厚的文化根基。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使他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能够自信地与他人交流、阐述和分享自己的文化。这样的文化认同感,可以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找到自我定位,提升其全球视野的同时不会迷失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同时,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国际交流越发频繁,文化融合越来越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我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方面起到文化助力作用。大学生对文化接受程度高,且正处于三观树立关键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可以补足观念引导, 让大学生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能够自觉做到扬弃,树立正确三观,全方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二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接轨成为迫切要求,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离不开对外传播人才。高校教育在培育对外传播人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在培养对外传播人才过程中,高校英语教育要让大学生利用英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学习和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在掌握丰富词汇和表达技巧的同时,也能理解这些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通过分析成语、“一带一路”的倡议,以及传统节日等内容,学生能够在真切的文化背景下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英语表达,增强其交际效果。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也是将传统文化融合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
三是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外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语言人才的重要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教学中,有利于贯彻落实“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教育原则,将传统文化的融入为高校英语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带来了丰富的多样性。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学生可以明显地发现两者存在的差异,有利于丰富高校英语教学内容,转变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固有印象,不仅有利于巩固高校课堂的文化传播阵地的作用,还能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是树立正确思想观念。高校英语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亟需提升。教学目标与大纲的制定应以此为出发点,以契合高校英语教育在文化传播方面的需求。高校英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增强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力,从而为大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需倾听对方文化的声音,更应致力于实现我国传统文化高质量的对外传播,通过积极的交互活动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各展所长。同时,教师亦需更新教学理念。为了实现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的完美融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不断提升将传统文化合理融入英语课程的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利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水平,促使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教学实现有机融合。在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阅读古籍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从而提升文化知识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是教材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国家的一笔珍贵的财富,为确保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高校需要确立明确的英语教学方向,高校需主动更新英语教材内容,全面嵌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学生各专业系统学习英语知识和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利环境。此举不仅促使英语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而且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增强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成效。高校可组织英语教育专家与校内英语教师协作,编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英语教材,并严格审核教材内容,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材中潜移默化地传授,并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英语教材内容亦需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高校办学特色,实现专业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育的协同发展,以期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丰富融入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内涵,并针对大学生的兴趣点和专业发展需求,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从而对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并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诸如主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和问题引导法等科学合理且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选择。教师可从中挑选适合的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深化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课程设置中,高校英语教育运用信息化手段,发挥整合效应,打通线上线下教学渠道,将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融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拓展课外学习渠道等,不断提升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的实施效果。
四是建立完善的英语教育机制。健全完善的高校英语教育机制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在高校英语教学引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能精确评估学生的思想动态、文化素养及英语能力水平,以便于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现状,提供精准的辅导与服务,从而深化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助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一方面在教学评价方面,应建立合理、严格的标准,并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综合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师生互评的结果,提升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准确性与可信度。并且在教学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上的不足,通过运用正面激励语言促使学生不断改进不足。英语教师亦能依据评价结果,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指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文化语用能力,确保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性。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将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通过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包括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的不断革新和完善,确保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不断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的民族自信心,为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通过学生用英语向世界推介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作者:李捷,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