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丨胡江学:“三主体”协同共建“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培养体系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07-30 12:47:52

  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质量效率提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职业教育正在成为改善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关键突破口。在此背景下,如何满足社会与人才双方的共同需求,培养出能够应对社会需求的新型技能型人才,是越来越多教育企业开始重视的发展方向。

  近日,三一重工副总经理、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三一职院”)党委副书记、执行理事、校长胡江学接受采访表示,学校通过与三一集团“灯塔工厂”项目,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逐步探索了一条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

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丨胡江学:“三主体”协同共建“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培养体系_fororder_E023B0E9-506A-4A9B-86C0-3CACFB980793

  全日制非营利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胡江学介绍,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三一重工投资创办,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非营利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具有极强的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三一集团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现代企业管理优势为办一所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职业大学积极赋能,作为一名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现代化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工作者,胡江学深切感受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前景广阔、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学校的办学愿景是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高地、现代工业文明传播中心。学校占地近800亩,建有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工程装备新能源技术、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工程施工智能建造技术、工程机械数字商贸等5大专业群,涵盖20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700余人,拥有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697人,其中专任教师552人,高级职称116人,硕士博士270人,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全国技能能手、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15人。

  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国家级校企生产性产教融合基地、全国工程机械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住宅工业化人才培养基地。拥有院士工作站、国家级骨干专业、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个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4个校内实训场地及100余个校企实训基地。学校是“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连续六年被评为长沙市民办学校办学情况评估“优秀学校”,2021年,获评“湖南省文明高校”“年度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2022年,学校教学成果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三主体”协同共建“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培养体系

  胡江学表示,当下,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四次工业革命叠加第三次能源革命的“两大旷世机遇”交汇期,技术的快速迭代、产业的转型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高度融合、智能商业模式的快速推广,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具有新的技术技能体系、认知能力和思维范式,倒逼职业教育进行育人模式改革。学校通过与三一集团“灯塔工厂”项目,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逐步探索了一条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

  “灯塔工厂”被制造业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成功转型的表率,三一职院快速回应“灯塔工厂”人才新需求,与三一集团、湖南大学组建“校企校”合作定向班级,致力培养具有“以价值观为核心,职业观、发展力和适应力为三环”的“灯塔工厂”创新性技术师。主要做法归纳为三点:

  一是“三主体”协同共建“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培养体系。三一职院与三一集团、科研院校联合成立了“灯塔工厂”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建立健全“灯塔工厂”人才能力模型、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人才培养评价画像机制;共同制定《“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培养实施方案》,开设冠军班、黄埔班等“校企校”合作定向班,探索构建“职业院校-企业灯塔工厂-科研院所”三主体协同培养以“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人才培养体系。三主体联合设立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开展三教改革、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人才培养工作;汇聚三主体资源优势,创建“双师-工程师-科研大师”的“三师”教学团队,营造“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灯塔工厂”-高校研究院所”的“三地”实践能力培养环境,“三主体”共建智能制造院士工作站、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形成“教”“产”“研”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二是“三阶段”递进夯实“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三主体资源优势,提高“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实践能力,遵循能力递进的教育教学规律,建立“训练-历练-淬练”三阶段过关式螺旋进阶教学模式。“训练阶段”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跨专业能力,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学会基本的专业技能。“历练阶段”通过企业车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协同能力、创新能力及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淬练阶段”通过科研院所实施研究导师制的研究型学习的学研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全局化、系统化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关键技能。各阶段通过区块链技术实施自驱成长画像机制,开启“学习预警”机制,螺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对口率均高于省内平均对口率14.35个百分点。毕业生工作半年后高出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薪的39.2%。三一职院近五年学院平均雇主满意度96.11%,平均母校满意度93.82%。

  三是“三面向”解决“灯塔工厂”需求,助力“三高四新”“强省会”战略。一是面向智能制造业“灯塔工厂”创新型技术师人才需求。“灯塔工厂”引领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技术工人结构已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型,智造人才呈现供需结构性矛盾。以三一集团“灯塔工厂”为例,三一集团在未来五年规划中计划实现从1700亿元到3000亿元的销售额增长,并将产业工人从26000名减到3000名,将工程师从3000名提升到30000名。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培养创新技术师解决“灯塔工厂”人才需求。三一职院主动服务湖南省“三高四新”、“强省会”战略,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所有专业均与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密切相关。近四年来,先后与三一集团组建了120个新型学徒班级,定向培养学生4075人。二是面向“灯塔工厂”试制科研需求。发挥科研院所智能制造领军人物的优势,试制最新智造成果,研制新工艺、新方法,解决在智能制造中有关“卡脖子”技术问题。近年来,三一职院与三一集团共同申报工信部项目“面向工程机械和新能源装备的数字孪生管理系统”和湖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联合申报教育部X证书“数字孪生建模与应用”1项。承接三一集团研发项目,为企业提供工程机械焊接质量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技术输出等服务40余次,以学生为主体承接的三一集团研发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超300万元。三是面向工程机械千亿企业“灯塔工厂”现有产业工人的转型需求。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企业布局建设几十座“灯塔工厂”,现有产业工人急需转型。三一职院全面服务三一集团内部、上下游客户及外部企业,设计开发三大品类职业培训产品,共涉及9个领域、31个系列,开发精品课程160门、开发内部课程931门、引进外部课程1300余门,2020年共组织培训266项,培训13317人,培训规模达到105798人·天。

  新时代强国战略需要大量现代工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充沛动力

  胡江学表示,新时代强国战略需要大量现代工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充沛动力。工匠最早的起源是鲁班,工匠精神来源于农耕文明时期的四大发明和鲁班、楚怡等优秀工匠文化的传承。而现代工匠是指涵盖传统制造业、新兴制造业等行业,在工业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三一职院的实体企业办学特色优势明显,在助力产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方面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现代化工匠人才。

  一是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学校专业群对接企业产业链,重构与优化专业群组群逻辑,围绕工程机械产业链发展,对接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形成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工程机械智能物流、工程机械智能网联技术、建筑工业化、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五大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机制中实施“九链对接”,即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课程体系对接。。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对应,专业适应性大大提升。2021年,学校定向培养1060名学生,毕业生就业率100%,45名技术师已工作三年,平均收入达13000元,42人次获企业表彰、加薪、岗位晋升。2021届毕业生雇主满意度为92.14%,母校满意度为95.78%,连续5年均超过90%,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二是挖掘新时代工匠人才特质。学校通过五育并举的养成教育培养“特别诚信、特别能干、特别勤奋”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即,通过崇德实现价值观的养成,通过明智实现专业技能的养成,通过健体实现运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尚美实现兴趣特长的养成,通过勤劳实现劳动行为的养成,实施“1+3”文化育心工程、能工巧匠工程、身心健康工程、美育+工程、劳动教育工程,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新人。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成长大数据平台,通过学生画像进行教与学的调整。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学校利用三一集团资源优势,通过“企业捐赠实训设备、校企联合开发实训教具、学校自投设备”等方式,实现实训设备与岗位设备接轨,实训项目与岗位项目同步、实训环境与岗位环境同景,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的实训。加大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去年下半年至今花费巨资从全国引进教授、副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100多人。

  四是聚焦工匠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内涵建设、学生成长与发展、科技服务赋能,是学校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工匠人才培养的三驾马车。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学生成长成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科技服务赋能,才能更好实现教育各环节提质增效。教学内涵建设围绕531工程,着力推进品牌专业、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示范基地、产教融合5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理论课程标准化、实训课程模块化、评估监测常态化“三化”,打造一套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学生成长与发展围绕631工程,让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军训教官、团学干部、宿管员六位一体各司其职,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全面塑造提升学生,从而形成一套三一特有的学生成长管理体系。科技服务赋能围绕731工程,加强各职能部门的联动与治理,打造奋斗型、学习型、创新型组织生态,建立一套奋斗者的激励体系,最终赋能教学与学生管理。围绕教学、学工、科技服务三驾马车的“567工程”,三一工学院将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注重学生培“优” 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

  胡江学表示,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培“优”, 一是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一是对接工程机械产业链技术升级、数字化改造等导致的职业岗位认知要求,重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整合传统课程,有针对性地增设数字孪生技术、灯塔工厂导论、人工智能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等新课程。

  二是对标工程机械岗位中“五新”要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新商业),优化和升级教学标准,调整课程目标,创新课程形态,升级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过程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具备可学性;课程标准中同时将企业文化、素养等融入,提升学生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三是创新培养评价模式,改革课程教学与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强化过程考核,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自主学习评价模式;探索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课程思政评价;结合1+X、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完善学生学习评价制度,实现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实现多主体评价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

  付出就会有回报,三一职院的各项投入结出了丰硕的人才培养成果,主要体现在三高一强,学生技能水平高、学生就业质量高、学生就业薪酬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

  第一个特点学生技能水平高,学校在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对接行业和企业需求方面,不断开展专业改革和建设。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不断加强对学生各项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检查、专业技能抽查,学校在全省院校中成绩名列前茅。

  第二个特点学生就业质量高,学校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对接企业预期。实现“招生即招工”“工程师即教师”“车间即教室”“生产资源即实训资源”“实习即就业”。近年来初次就业率均高于省平均,近三年平均对口率为93.72%,高于省内平均对口率(80.31%)13.4个百分点,毕业生半年后月薪增长率为67%,高出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薪的39.2%。学生就业起薪点高于省内同类院校水平。近五年毕业生起薪点逐年上升。2021届毕业生就业起薪点4500元,比上届高出500元,增幅为12.5%。

  第三个特点是学生就业薪酬高,学校2020届黄埔焊接班全班50人,就业率96%,该班学生平均月薪超8k,不少学生月薪过万;精英桩机1801班全班37人除1人跳槽,其余人员实习3月后月收入均超过8000元,其中3人月薪超过1万元,该班戴湘衡同学年薪超20万。就业薪酬情况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十五强。

  第四个特点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育人,赛教融合”,激发出强劲的创新创造动能。近年来,学校累计举办和参加各类竞赛达284场,参赛人数达42485次,在校生参赛率达87%,获得国家、省、市各类技能竞赛奖励314项,同时先后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等4项权威大赛中实现重大成果突破,其中“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人数、成绩不断创出新高。

  三一职院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创新项目“汽车线束智能检测平台”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湖南省金奖。

  帮助学生实现腾飞梦想 创造无悔的青春

  胡江学想对广大的家长朋友和考生们真诚的说一句,三一职院真的是一所优秀的学校,它能吸引500多分的学生自愿来校,它能吸引公务员放弃工作来校就读,它能使一个个成绩平庸的孩子脱胎换骨变成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希望大家踊跃报考,三一职院,相信三一职院一定会助你实现腾飞的梦想,助你创造无悔的青春。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