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教育频道消息:11月10日、11日上午,“2021中国-新西兰地方教育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圆明园校区召开。来自北京市海淀区以及新西兰惠灵顿市的20余位中小学校长、专家、教师,围绕“激活生命·赋能未来:疫后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主题展开对话交流。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孟庆杰、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屠永永、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周来升出席了会议。中新双方线上与会人员达200余人次。
“2021中国-新西兰地方教育论坛”现场
本届论坛在海淀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惠灵顿国际教育委员会(EWI)支持下,由海淀区教委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承办,新西兰森根国际集团、大惠灵顿区高中校长联盟(GWSSPA)协办。
101中为本次会议录播了交响乐《我的祖国》
新西兰塔瓦中学录播了民族舞蹈《哈卡战舞》
开幕式上,海淀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李俊杰和惠灵顿国际教育协会主席Roberto Rabel通过视频方式分别致辞。
李俊杰表示,在2019年首届中新论坛中,十几位新西兰校长和老师走进海淀区的中小学,全方位了解了海淀区基础教育情况,从首届论坛至今海淀区先后有六所学校与新西兰学校签署了友好协议,双方的交流愈加频繁,合作愈加深入。2021年正值北京市和惠灵顿市结好15周年之际,双方举办此次论坛具有特殊意义。他希望中新地方政府间着力探索后疫情时代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开创中新地方教育互动共融的崭新局面。
海淀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李俊杰致辞
Roberto Rabel对海淀区人民政府、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海淀区教委及一零一中教育集团表示感谢。他表示,惠灵顿的学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为公民提供优质教育的理念,在学术水平、课程建设、体育教育、课外活动等方面均与全国统一,并保持较高水平。他表示,中新双方的合作必将带来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惠灵顿国际教育协会主席Roberto Rabel通过视频致辞
随后,21所加入新西兰银蕨计划的中方项目学校参加了授牌仪式。未来,双方学校将依托“银蕨计划”这一平台,开展务实深入的交流合作。
在主旨报告中,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陆云泉做了题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思考》的发言。他表示,培养人才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模式来激活生命、赋能未来方能守正创新。“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通过智慧校园的平台,在疫情期间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泛在的学习模式,既关注全体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又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需求。”陆云泉说。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陆云泉做主旨报告
新西兰大惠灵顿区高中校长联盟主席、新西兰荣高泰中学校长Kevin Carter用实例和数据分析了线上教学给学生、家长和老师带来的积极影响。他指出,学校应该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也要不断更新与改进线上教学方式,才能赋能学生的学习。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围绕“支持联接与自发创生创造多样化学习场域”主题进行分享,回顾了学校和新西兰塔瓦中学两年来的交流故事,重点阐述了“联接”的深刻内涵和思考,分享了学校帮助学生建立多样化的学习场、联接学生自我和社会、联接当下和未来的经验与做法。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
新西兰玛格丽特女王学校校长Jayne-Ann Young分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师生之间的反馈机制。学校通过各种创新手段,为学生树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持续追求卓越。
新西兰玛格丽特女王学校校长Jayne-Ann Young
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校长刘荣铁作了题为《利用地域资源 开发特色课程 探寻育人之路——“三山五园”课程建设实践探索》的报告。他介绍到,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将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开发了“三山五园”必修及选修特色课程,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资源在“实践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校长刘荣铁
新西兰塔瓦中学校长 Brendon Henderson分享了学校的“未来教育”理念,并学校从社区、环境、人和实践四个维度构建校本化课程,将科学、数学、人文等学科融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发了全球公民、企业家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
新西兰塔瓦中学校长 Brendon Henderson通过视频进行了线上分享
校长分论坛上,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程秋安、新西兰奥克兰文法学校副校长Dr.John Etty等6位校长分别就学校特色育人体系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多元教学与评估等内容展开交流。
北京一零一中国际教育中心副主任贾婧婧、新西兰梅德斯通中学校长Wikus Swanepoel、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老师杨非、新西兰西泉中学老师Kay Wallace、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老师崔淼和武赟、新西兰塔瓦中学老师Iain Westphall,分别围绕“绿色城市SSI课程设计与实施”“新西兰中小学的STEAM课程”“社会性科学项目研究教学实践”“基于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课程”“科学教育与全球公民科学素养建设”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分享。(图/北京一零一中 文/杨钧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