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招进行时丨东北大学:计划招生5000人左右 人才培养多措并举
2021-06-09 16:44:4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国际在线消息:《高招进行时》是国际在线教育频道2021高招专题报道特别推出的视频访谈节目,通过“零距离接触高校招办领导”,为考生提供最新招办资讯。节目将积极邀请部分高校招办“发言人”详解招生政策、录取规则等,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以及未来职业选择,让考生零距离接触高校最热门专业及最新信息。

  近日,《高招进行时》邀请到东北大学招生办公室王宏阳老师详细介绍东北大学2021年招生信息。

东北大学招生办公室王宏阳  

  一、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等,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东北大学的诸多科研成果不断在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保障服务,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建设所需的管桩钢、通航主桥的桥梁钢的工艺技术来自东北大学,国内首艘军用破冰船、南海荔湾深海油气管线、D90海洋平台等国家重大工程,都有着东北大学科研成果的应用;学校在自动化领域的科研成果被写入国际自控联白皮书,作为未来国际自动化发展方向之一,在国际领域树立起了“中国智造”的一面旗帜。

 二、2021年招生政策

 1、面向全国招生5000人

  在招生规模方面,东北大学今年与2020年相比没有大的调整,继续面向全国招生5000人左右。

  2、招生类型多样

  东北大学拥有统招、高水平运动队、体育类、艺术类、少数民族预科及面向辽宁考生的综合评价录取等多项招生类型,广大考生可根据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招生计划选择符合要求的志愿类型进行志愿填报。

  3.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单列为招生专业,需单独填报专业志愿

  2021年,东北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单列为招生专业,充分释放学科专业特色,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创新思维训练和工程能力培养为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着重提升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为国家、社会提供人才培养支撑的力度,感兴趣的考生,今年需要单独填报专业志愿,提醒大家注意。

  4.设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

  今年东北大学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东北大学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生物医学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东北大学与英国邓迪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这两个办学项目实施“3+1”培养模式,前三年在东北大学学习,第四年在合作高校学习,符合条件者可获得双方学位证书和东北大学毕业证书。

  这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辽宁通过综合评价录取招生,在部分省份通过单独批次、单独代码或单列计划招生。

  

  三、全方位培养人才

  1.开展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

  东北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构建多元、普惠、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支持学生个性化、兴趣化、选择性学习,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会计行业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跨学院培养高端交叉复合型人才,在多个专业实施本-博贯通培养,探索跨层次培养专业领军人才,使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快乐、阳光、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健康成长。

  2.转专业政策灵活

  东北大学允许非定向培养的新生在入学一年后,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转专业。

  3.对外交流学习渠道丰富

  东北大学的学生在本科期间,可以通过各类长短期交流学习项目、双学位或学位联授项目等途径获得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还可以通过政府和高校奖学金项目公派赴国外联合培养或攻读学位。目前东北大学已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251所高校或科研机构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此外,学校每年均通过全球合作伙伴为在校学生申请欧盟“伊拉斯谟”(Erasmus)奖学金、日本北海道大学校长奖学金等各类国外高校或国际组织提供的奖学金,丰富学生毕业后国外进修渠道。(图/东北大学 文/杨钧喆)

  招生网:http://zs.neu.edu.cn/

  微信公众号:东北大学招生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